7岁女孩眼里取出几十张纸片,我们拿什么保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作者:月分明,公号:法学法律圈。

影片《少年的你》热映,把校园霸凌这个话题再次推向公众面前。在影片中,女主陈念的好友胡小蝶因为被霸凌而自杀,陈念则被侮辱殴打,压抑而沉重的气氛,让人全程揪心。

更让人痛心的是,相对于虚拟影视,现实更残酷。现实生活中校园霸凌的严重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影片的描述。

近日,又一则校园霸凌的新闻引爆了舆论。

河南许昌禹州的李女士近日突然发现,女儿的眼睛里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小纸片,一个多月的时间,小纸片竟有几十片。多多(化名)今年7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在禹州市大涧小学就读。多多哭着向妈妈说出了原因,有一天她被两名小男生按住,另外一名小男生则负责往自己眼睛里塞纸片。

对这则新闻,笔者一开始是不相信的,没有意识到校园霸凌会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之间,以为又是某个标题党在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直至看到几大权威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

震惊!心痛!无法形容的心痛!

笔者也是个7岁女孩的父亲,对孩子母亲的痛苦感同身受!俗话说“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眼里进沙子的痛苦我们很多人都感受过,眼泪会止不住地流。7岁小女孩被塞进这么多纸片,对一个孩子而言,她得忍受多大的痛苦!更别说还要上课读书。

更气愤的是校长的态度:“没有恶意”,“就是玩了!”

心痛和气愤之余,我们仍然要面对现实,以法律人的理性来审视整个事件。校园霸凌,这个本不该在纯洁校园出现的现象,让遭遇到的孩子们身心都收到巨大的伤害。问题在哪里?当面对校园霸凌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做才能避免更多的孩子遭受此类悲剧?

“校园霸凌”产生的土壤

近年来公开报道的院校霸凌案件不少,如年西安一所初中一男生,被5个看起来年龄相仿的孩子围住,毫无反抗能力。

年3月29日,云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寝室被9名同学轮番殴打,边打边问“错没得”。被打女生始终没有开口说话,也未还手,直至被打翻在地上,围攻9人依然不放手。

年,在儿童节这一天,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一名初中学生陶成鹏,喝下一整瓶剧毒农药,结束了自己年仅15岁的生命。在整理孩子遗物的时候,家人意外发现了陶成鹏留下的三封遗书,其中一份遗书是写给老师、父母和弟弟的血迹斑斑的遗书:

梳理这些事件,我们发现,其中隐藏着几点共性:

一是实施霸凌的儿童往往缺乏关爱,其或者来自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或者是富二代或官二代,这些家庭往往父母不在身边或从小没有付出精力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走上歧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二是大部分发生在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一方面学校管理不正规、不到位;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普法或法治教育欠缺,学生法治意识淡薄。

三是部分未成年人利用“年龄优势”,有恃无恐。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这几乎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借口与保护伞。部分未达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利用了“年龄优势”反复作案,如下图。

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是加强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管理。校园霸凌,从施暴者开始,由疏于保护的家长和学校而加剧。家长自不必言,最大的责任就是家长。学校也应加大管理,在多多受欺凌上课期间,如果哪位老师能稍微注意一些,从开始就提前阻止这种情况,何至于到现在?笔者认为,学校的第一职责不应是学业,而应是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学固然重要,德却是第一位的。学校应通过家访、电话的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家校一体,通过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霸凌出现。

二是加强普法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体验式普法教育。现在我们的普法进校园,往往只是讲讲课,谈些理论或故事,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笔者建议应加强体验式普法,比如带学生参观少管所,或者让几个监狱服刑人员来讲述心路历程。理论普法+实地观摩,或许是针对青少年更好的普法方法。

三是采取临界预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等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这方面,检察机关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去年,最高检发布《-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其中提到,要深化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教育、家庭教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据法制日报报道,四川资阳市人民检察院区分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对涉罪未成年人差异性帮教。

四是加强未成年人立法。当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将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等问题。而在刑事方面,专章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已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了共识。针对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程序,硬化量刑程序,制定针对未成年人的有操作性的青少年审判程序,归口管理,确保公正。

五是加强加强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在涉及校园霸凌的许多热点事件中,许多媒体为获取独家或第一手消息,往往在事件发生后就开始跟进,并一直伴随事件终结,甚至盖棺定论后都还会再翻出来炒“回锅肉”。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部分消息失实甚至互相矛盾,尤其在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炒作下,社会舆论愈加复杂,导致案件冲突加剧,衡平失衡。所以,相关部门在校园霸凌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妥善并恰当地进行处置,需要建立相应突发应急机制,合理正视、恰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dwh/1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