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百出的东京,一如既往的奥运
7月23日,因为疫情推迟了整整一年、“不排除在最后一刻取消”的东京奥运会在仓促之间匆匆召开了。
说是“仓促之间”,是因为日本事实上并没有像他们向来在国际上表现出的形象一样对奥运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近年来日本大企业频繁出现的质量丑闻使得他们鼓吹的“匠人精神”显得有些名不副实;而从去年以来日本糟糕的疫情控制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冰柜意外断电”和“负责人面对记者鞠躬”的戏码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少有些颜面无存的味道。
直至如今,日本国内的疫情仍然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另一方面,福岛废水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也成为了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前期的巨额投入造成的巨大财政赤字,东京奥运会可以说是“强行”召开了。
事情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回想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8分钟》,不论是充满创意的编排,还是恰到好处的音乐,再加上安倍晋三戴着马里奥帽子出现在场地中央向观众致意,让所有人对东京充满了期待;而~年里,几乎所有日剧日影中的人物在谈到时都会带着一种憧憬的态度——“到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吧”成为了某种浪漫的约定。年,东京电视台放送了关于年首届东京奥运会相关的晨间剧《韦驮天:东京奥运的故事》为奥运预热——宫藤官九郎编剧的这部作品不论是在日本本土还是国内都受到了许多好评;同年发售的《东京奥运》游戏也由于各种动漫人物的加入赢得了很玩家的掌声。
因为这些预热,人们开始期待看到一个能够完美地体现日本文化的、优秀的奥运会。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肆虐的疫情不仅影响了整个奥运的统筹规划计划,似乎也影响了日本内容创作者们(尤其是奥运相关内容负责人)的思想,让这场盛会的画风从一开始就有些诡异。
首先是,在奥运开始之前,日本艺术家们在东京搞了好几个形状诡异的装置。从在森林中升起,夜晚还会闪闪发光的巨大人头,到硕大无朋、口喷黄雾的吓人娃娃——这些“阴间”的艺术作品不仅让国人直呼“艺术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甚至让大部分日本民众也无法接受。
然后就是东京日本文化庆典“wassai”。舞蹈演员们身着让人狂掉san值的奇装异服,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上去是痛苦地扭动着——这种表演其实是日本传统的“舞踏”,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这场表演受到了意料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