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真情温暖塞外山城今天,ldquo
美丽的冰雪之城,
雄伟的长城脚下,
张家口塞外的寒流
挡不住满满的人社暖流!
今天(12月6日)
“最美燕赵人社人”先进事迹宣传会
走进这座塞外名城。
为进一步推进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全面展示人社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民生情怀,选树一批身边的系统先进典型,去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组织开展了“最美燕赵人社人”评选活动。经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共评选出“最美燕赵人社人”35名。
今天(12月6日),“最美燕赵人社人”先进事迹宣讲会走进张家口,宣讲会上播放了“最美燕赵人社人”视频短片,五位“最美燕赵人社人”代表集体朗诵了诗歌《我的祖国》,并与张家口市人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分享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感人故事。河北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张永平出席活动并讲话,张家口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东致辞。省人社厅宣传中心主任靳彦丽、省人社厅法规处副处长廖小菲等共同参加活动。
宣讲活动开始前,张永平、王海东一行会见了五位“最美燕赵人社人”代表,并与他们亲切座谈。
人社故事动人心
今天到现场宣讲的5位“最美燕赵人社人”代表也带着他们对人社事业的热情和激情,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主题教育宣讲。他们分别是:
1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所长李玉环
省人社厅驻承德丰宁县樱桃沟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栗伟
衡水市饶阳县人社局业务经办大厅主任陆海峦
保定市高阳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张华
张家口市经开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罗晓霞
5位宣讲人,长年扎根基层,不断探索着人社服务的新路子。他们是有担当的开创者:在张华的努力下,高阳县第一所民办培训学校顺利开始运营,高阳县的劳动者第一次走进了职业培训学校的大门。他们是“双面人”:陆海峦对待群众温柔贴心,而对待工作中的自己却坚硬如铁,疾病也不能让她停止为民服务,于是有了“温柔铁娘子”的雅号。
他们是人社工作实践的创新者和总结者:罗晓霞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五不漏”、“四个一”工作要求,采取“边摸底、边收缴、边登记”的“三边”工作法,三步并作一步走,保证了工作质量和进度。
他们是普通人社工作者,也是人民心中的“七仙女”:李玉环带领其他6个姐妹,对每名服务对象都做到一个笑脸、一句问候,积极为民解难题,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如此平凡,却又如此“神通广大”,让荒山成金山:栗伟带领扶贫工作组2名组员,硬是用一年多的时间让国家深度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他们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带来的暖流太浓太浓。今天,张家口市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被他们的人社故事深深感染,纷纷表示将向“最美燕赵人社人”看齐,用他们的工作经验指导自己,用他们的人社真心激励自己,为打造人民满意的人社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美燕赵人社人”
先进事迹
01、人社“七仙女”
李玉环:当人社“七仙女”,做百姓贴心人
在唐山市的丰南区,她和她的6位同事把百姓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各个争做百姓的贴心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七仙女儿”。如今她们的事迹已从河北传到首都北京,又从北京传遍了全国各地。
向上滑动阅览
从年开始李玉环就在乡镇基层工作,年到人社岗位、一干就是15年,与她一起在窗口工作的还有六位姐妹。
作为七姐妹的领头人,李玉环深知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所以她在工作上做“领头雁”、学习上做“排头兵”、生活上做“知心人”。但凡工作遇到难题,她便及时收集整理,到上级业务科室挨个“串门儿”,咨询探讨。没有办完的业务写在便笺上,贴在电脑前;群众不明白的事儿、“一次性告知”,群众办事缺少材料、帮着复印整理。要是遇到政策调整,她会第一时间组织62名村级协办员抓紧学习,交流“工作小窍门儿”,研究“服务好方法”,把26项业务经办流程编印成手册,随时查询。要是谁家里有困难,她们就互帮互助、一块儿解决。七姐妹中的王海平,从开始的不敢上手做业务,到现在已成为百姓口中“拿啥啥中”的业务骨干;李艳艳,从最初的“网盲”到如今已成为准确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数据大拿”......从年开始坚持落实“AB”岗制度,全员实现“综合柜员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镇里的同事和村里的乡亲给她们起了个温馨的称号,叫“人社七仙女”。她们多年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群众渐渐把她们当成了贴心人。从此,“微笑七仙女”就成为了李玉环和姐妹们的服务品牌。
年是新型农村医保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的第一年,春节前一个月必须完成合并任务,不然群众生病就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用。李玉环与姐妹们拿出了“划片包村、先易后难”“五加二、白加黑”“吃住在单位、工作在岗位”的劲头,没时间上食堂,就泡碗方便面,随便吃点儿;中午不能回宿舍,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儿。白天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着登录信息系统,网速特别慢,她们就错开高峰期,做一些收集材料解答群众咨询这样的工作。等到后半夜用这个系统的人少了,她们就歇人不歇马,轮番上阵录入参保信息。孩子连续几天都看不到妈妈,又哭又闹,没办法婆婆就骑着三轮车把孩子拉到单位,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短短30天,参保4.7万人,收取保费万元,参保率达到%。大年二十九晚上的九点,她们终于干完了所有的工作,披着满天繁星、拖着疲倦身体,望着万家灯火、听着欢天爆竹,赶着与家人团聚,心里只有欣慰和骄傲。是啊,这就是基层人社人的家国情怀,她们付出了艰辛汗水,群众收获了幸福平安。
15年来,作为群众心中的人社“七仙女”、贴心人,她们社保所先后获得全国人社系统-年度“优质服务窗口”、丰南区“优质服务窗口”等多项殊荣。而李玉环个人也连续多年获得“嘉奖”、三等功”等多个奖励。
02、人社扶贫一哥
栗伟:带领深度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路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数百万扶贫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栗伟就是其中一员,他远赴千里之外的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樱桃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踏实工作、勇于奉献,帮助樱桃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向上滑动阅览
年3月8日,省人社厅驻樱桃沟村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栗伟一行3人,远赴千里之外的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樱桃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樱桃沟村属于国家深度贫困村,位于大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耕地全为山坡贫瘠旱地,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无任何集体收入,村子干群矛盾十分突出。栗伟一行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开展工作。首先他们利用2个月的时间入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因多数贫困户白天不在家,为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特点及收入情况,精准制定每户的脱贫方案,他们经常利用中午、晚饭时间入户走访,自己吃饭也就饥一顿饱一顿的应付。有时听说某个贫困户在家,便冒着雨雪去“围堵”。村子5、6组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和偏远,经常一天走十几里山路。但是从未有过抱怨和牢骚,与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由于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假期的工作,2个多月后,他们就精准制定出了一户一策,根据各户情况谋划了脱贫方案;整理了户贫困户档案,书写了封致贫困户一封信,宣传产业政策,增强了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并经过几次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形成了樱桃沟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的脱贫总规划。
工作中,栗伟主动发挥人社部门优势,积极与当地人社局对接,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年共组织63人参加了保姆、厨师、电工、藜麦种植等培训,鼓励引导40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稳定脱贫。
走访入户时他们发现,村内有些人年龄偏大、身体致残、或不愿出村,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于是他们积极争取开设人社就业扶贫专岗进行兜底安置脱贫。省人社厅领导也非常重视,向丰宁县等贫困地区增拨就业专项资金万元,创新开展人社就业扶贫专岗试点工作。该村按程序确定了满足条件的20人,主要用于卫生保洁、河道清理等工作,并于去年8月份正式上岗,每人每年稳定增收元,做到了“安置一个,脱贫一户”。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吕允海的妻子李保华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户,因为家中子女坐校车每月元费用减免问题多次上访,是县委县政府的“常客”。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工作组将吕允海确定为就业扶贫专岗人选,每月补贴元,解决了他家孩子上学难问题,之后其按时参加村内劳动,他妻子也再没有上访了,并且逢人夸奖咱们人社系统的政策好。
工作队三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拿起了锄头和书本,一点一点的学习种植知识,跟村里种地能手、致富带头人虚心请教,带头创建了办公区的美丽庭院,引导大家改善落后的人居环境。
通过调研了解,樱桃沟村有着独特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土地贫瘠干旱等特点,于是我们选择藜麦这个近几年非常流行的全营养植物作为突破口。年指导种植藜麦亩,与内蒙古田也粮行深度合作加工,按照市场化模式推广销售藜麦原粮。今年5月份,栗伟带队参加了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将我村藜麦和东山神庙村哈密瓜产品进行了市场化推介,将人社厅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向社会进行了宣传和展示。同时,经与河北高速公路管理局接洽,该村藜麦产品正式进入京港澳(G4)涿州服务区、京昆(G5)涞水服务区,设立了扶贫农产品专柜;藜麦产品也已进入丰宁宾馆、丰宁非物质文化展厅,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对外展示销售。为配合村庄旅游扶贫的总规划,今年工作组利用周边小路、荒坡设立了很多休闲观光节点,创建了藜麦休闲观光一体化产业园。为了提高科技耕种技术,栗伟协调河北省农科院和河北顶呱呱农机公司,为该村无偿捐献了藜麦覆膜播种机、小型汽油耕锄机等设备,让藜麦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截止目前,藜麦产业总共带动26户贫困户增收8万余元,通过产品销售已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
驻村期间,栗伟带领工作组坚持群众路线,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在了解到村内有很多陈旧的“小黑屋”,栗伟牵头村两委班子逐一进行整治,共争取资金改造“小黑屋”30户。听说村民户厕改造挖坑不方便,他们争取资金支持每户补贴元,用于机械施工,帮助村内户厕改造90余户。走访发现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联系承德医学院进行了免费义诊,共发放各类药品1.5万元,医院来村开展“健康义诊暨健康大宣讲”活动,解读医疗扶贫政策,普及健康常识。今年11月,他们筹集社会资金5万元,建起了“爱心超市”,通过计分换取实物奖品的方式,鼓励全村村民做好事献爱心。此外,还帮助部分群众解决了工资拖欠、看病报销、房屋过户、高考填报志愿和信访上访等难题。
工作组的努力让贫困山村的村民乐开了花,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驻村扶贫的一年,也是栗伟家庭情况最为艰难的一年:老大今年参加高考,直到填报志愿结束,他都没有辅导照顾;老二年龄太小,栗伟到丰宁驻村的时候他连路都不会走,因无人看护,去年夏天刚会走路就送到了县城他爷爷奶奶家成了留守儿童。小儿子常常和他视频,问这问那,看着孩子可爱的小脸,他的思念之情油然而升。但是为了完成厅党组交给我的光荣任务,我毅然决然服从上级安排一直长期在农村工作。
在栗伟的带领下,樱桃沟村驻村工作队锻造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队员齐曦同志驻村期间患上了严重的巩膜炎、结膜炎至今未愈,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已影响了左眼视力,但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工作兢兢业业。队员李刚同志老人也长期患病,春节后其岳父在北京重症监护室呆了一个多月,他只陪了两天就又奔赴到工作岗位,最长连续驻村时间达到了两个多月。虽然个人小家得不到照顾,家属有时难免抱怨,但是整个樱桃沟村的村民却对他们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一年多来,樱桃沟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立了一片党员示范林、春季新栽树木多棵,铺设了一条5公里长的硬化路直接与国道连通、将这个“大山深处贫困村”变成了“县城城郊村”,建起了一座新村部、修建了文化广场、村图书室、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完成危房改造17户,村贫困户由去年的户缩减到21户,村集体收入也从零增加到了六位数。
03、温柔铁娘子
陆海峦:不忘初心、为民服务,“温柔铁娘子”的双面人生
在衡水市的饶阳县,有个“温柔铁娘子”,也是单位里的“人社通”,她立足根本,带病坚守,以“小窗口”搏“大民生”。
向上滑动阅览
陆海峦来自饶阳县人社局服务大厅管理中心,今年38岁,是一名共产党员。记住她名字的人不多,知道我“绰号”的人可是真不少,大家都叫她——“温柔铁娘子”。
年,县人社局设立了服务管理中心,窗口科室集中在一楼大厅办公,每天办事群众都在大厅里排的满满的,那里的同事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情。陆海峦当时就萌生了想去试试的念头,但当时父母身体都不好,家庭负担重,家里人说什么都不肯同意。年4月,饶阳县物资局一位退休老职工,看窗口排队的人多,就直接上了楼,想咨询一下工资的问题,恰好是陆海峦接待了他,给他进行了详细解释,老人很满意,走的时候握着她的手说,“我们岁数大了,很多事不明白,就是需要像你这样的人啊,你真是个实在人啊!”朴实的群众不会用华丽的语言,一句看似并不恰当的“实在人”让陆海峦当时热泪盈眶,一句“实在人”包含着感谢、亲切和群众的认可。她切切实实意识到业务窗口接地气,服务群众更直接,作为年轻人,应该充实到一线去,当即向局领导提交了转岗申请。
服务大厅管理中心下辖10个窗口,汇集企业养老、信息中心、城乡居保等13项业务,人少事多,面广量大。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节奏,陆海峦从学习各项文件开始,留心同事如何解说,不断研究思考、总结积累,打牢业务基础,早出晚归成为了常态,却也不知不觉成为了“人社通”。许多老人们来办业务往往不看明白纸和指示牌,直接就问询,虽然有时候很疲惫,群众素质也高低不一,她还是坚持站起来,面带微笑,主动问一句“您好,您有什么事吗?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总是能自然而然地拉近陆海峦与群众的距离。
年6月,县人社局为加强窗口工作,决定成立专门科室。通过公开竞争,陆海峦走上了主任的岗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与普及,她和同事们也在工作中摸索着,将各项业务的办理条件、准备材料、办事流程等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