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C丨照照光就能防控近视张
编者按
病理性近视是全球性致盲性眼病,可造成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甚至失明,巩膜组织变薄及生物力学减弱是其重要特征。近年来巩膜胶原交联法的出现,为近视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在COOC大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张丰菊教授向我们详述了巩膜胶原交联技术的研究发展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巩膜胶原交联技术的“前世”与“今生”。
物理交联,研究焦点
张教授指出,目前有几种近视防控方式: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每日户外活动大于2小时或巩膜加固术。巩膜胶原交联技术是一种新兴加固巩膜的方法,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技术来实现。物理交联法包括紫外光-核黄素巩膜胶原交联术、蓝光-核黄素巩膜胶原交联术、重度脱水、γ射线照射、热交联等;化学交联法包括甘油醛、京尼平、戊二醛、葡萄糖等。
张教授表示,虽然化学方法比物理方法交联度高,且能获得均匀一致的交联,对调节、控制胶原的各种性质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因其引入毒性未明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交联范围不易控制、生物强度改变较高易成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安全性不及物理交联法,故物理交联逐渐成为近视防控研究的焦点,研究方面更广泛。
紫外光-核黄素巩膜胶原交联术
张教授详细介绍了物理交联方法之一——紫外光-核黄素巩膜胶原交联术的研究发展史。年,Wollensak等对巩膜的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术进行了最早的尝试,发现该交联法可以增强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年,Wollensak等在活体兔眼实验中发现光感受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年,Wollensak等改进了以前的兔活体实验方法,采用nm的UV-A(3mw/cm2,30min,5.4J/cm2)照射兔眼赤道部巩膜。该方法有效增强了兔眼巩膜的力学,光镜下HE染色和PAS染色没有发现眼内组织的组织学结构的破坏。
为探索安全有效的巩膜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方案,年,张教授带领其团队将Wollensak提出的兔眼巩膜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方案,应用于离体人眼(nm的UV-A,3.0mw/cm2,30min,5.4J/cm2;Ribo?avin为0.1%ribo?avin-5-phosphate溶于20%dextranT-)。研究结果显示,赤道部和后极部交联组巩膜生物力学均显著增强,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至此,该巩膜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方案的有效性得到证实。
年,张教授在对兔眼巩膜紫外光-核黄素胶原交联安全性研究中发现:术后1个月时兔眼视觉电生理较术前发生异常,同时伴有视网膜细胞凋亡等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该交联疗法中的nm紫外光照射剂量对兔眼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张教授表示,除自己课题组的研究之外,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紫外光-核黄素巩膜交联的研究也一直是业内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