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矿井水中有机物与氨氮的去除技术

目前,针对微污染水质中有机物与氨氮去除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混凝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吸附技术等。为了强化处理效果,处理后段多与超滤技术联用。

1、混凝技术

混凝技术是通过投入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与水中胶体、离子等互相作用,凝聚、絮凝形成大的絮体,并附带吸附。网捕与卷扫等功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质,多用于微污染型水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混凝剂多为聚铝或聚铁及聚铝铁等聚合物,助凝剂则多为聚丙烯酰胺。混凝技术是去除水中浊度与色度的有效手段,使用过程中可去除部分有机物。

技术交流

2、生物处理技术

针对微污染小型废水处理的、比较成熟的生物处理技术有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及膜生物法等。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中总氮、氨氮和COD的去除率为67.4%、87.2%和54.1%;生物转盘对氨氮的去除氯可达81.4%-95%,但对总氮的去除率仅为21.1%。

3、化学氧化技术

化学氧化技术是通过向污染水体投加化学氧化剂降解并去除水体有机物,常用的氧化剂有O3、KMnO4和Fenton试剂等。

4、吸附技术

微污染水源吸附处理技术采用的吸附材料主要有活性炭、天然/改性沸石、膨润土和壳聚糖、离子交换树脂等。从来源、价格和吸附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活性炭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然而,随着近年近年对总氮排放要求以及各类外排水排放的指标提升,活性炭已经不满足要求,反而是离子交换树脂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且效果也是最佳的。

技术交流

5、与超滤联用技术的进展

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膜技术的广泛应用。超滤膜孔径介于纳滤与反渗透之间,可有效滤除有机大分子物质、胶体和微生物等,出水稳定性良好,适宜在微污染水质处理中做为保障升级工艺与其他工艺技术联合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dzz/1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