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小处方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其传染源为健康带菌者和病人。病后免疫力低。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地区,成人发病较高。流脑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
症状体征:潜伏期为2~10天。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呕吐,颈部强直等脑膜炎刺激征。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暴发流行,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突然起病,有寒战、高热、头痛、咽痛、结膜充血,四肢酸痛,呕吐等早期症状。多数在2~3天内口腔粘膜、躯体或四肢皮肤有瘀点瘀班。这时有持续高热,头痛加剧,呕吐呈喷射状。重者有意识不清,颈部强直,角弓反张,脉博呼吸不整,最后出现惊厥、谵妄以至昏迷、休克。
健康教育处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等,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增加教室、办公室等通风换气的次数。
2.改善居住、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
3.接种疫苗。我国目前有两种疫苗,分别针对A群和A+C群,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效果也较好,可以去疾病控制机构咨询接种疫苗相关事宜。
4.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出现临床表现后,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
5.保护接触者。出现病例后,对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即应进行治疗,以免延误。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幼儿园、学校出现病例后,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也可消除带菌状态,阻断传播。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同吃、同住人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