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话湘中往事,记忆中的千年古镇杨家滩

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

(杨家滩龙舟赛的盛况)

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

简简单单一句话,浓缩了昔日杨家滩之盛。

(远望胜梅桥)

有史学家注文考证,

杨家滩在秦代是连道的治所,

因在龙山北麓,也叫龙城。

连指当地矿产“连锡”,

是铸造青铜和钱币的原料。

此处的河水被称为涟水,年改为孙水。

道是隶属于长沙郡(国)的县级民族自治机构。

由此算来距今有多年的历史了。

杨家滩堪称真正的千年古镇。

(胜梅桥下的竹排)

孙水(涟水)从龙山北麓的涟河出发,

流经茅塘镇,蜿蜒而下,

进入一块不大的平原地带,

水面开阔,人们在此聚居,形成市镇。

大船由此汇入湘江,直通长沙,

经洞庭出湖南进入长江到武汉。

在通铁道之前,水运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这里成了四周山民外出谋生最重要的码头,

由此去宝庆(邵阳)、长沙、安化、衡阳。

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

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在这里集散。

当年我阿公带我爹去长沙,

挑的就是自家出产的账簿和白格纸。

(胜梅桥下的码头)

湘中自古以来就是梅山蛮的聚居地,

宋以前,不听朝命,不服州统,

不为县辖,“不与中国通”。

宋朝时期,中央政府击败梅山的少数名族,

在湘中设两县治,一个是新化,一个为安化。

汉人不断从江西迁入,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

家家崇文尚武,形成独特的湘中蛮人的个性。

(湘军华堂)

杨家滩一带是梅山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汇地。

从方言即可以看出,

湘乡话邵阳话和湖南官话长沙话完全不同,

我村属于邵阳语系,

杨家滩属于湘乡语系,

仅隔3公里区别很大,

有很多完全没法书写的本地语言。

小时候去外婆家,舅妈一看到我,

就说,嘿,邵阳伙计来啦。

(湘军华堂)

南北朝时连道并入湘乡县管辖。

杨家滩在老辈人眼中指的是湘乡县第十区,

民国十九年(),杨家滩为湘乡第十区。

下辖锦石、清溪、纯化、崇信和敦行五都,

覆盖杨家滩、枫坪、太和、常林、古楼、

百亩、斗笠山、甘溪、明镜、金石、

快溪、水洞底、新禾、山塘、灌湄、

塘湾十六个乡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听我嗯妈说,我外公堂哥曾担任过区长。

(湘军华堂)

杨家滩镇曾经有一座古城,原有八大城门,

即正东门、紫气门、庚生门、光裕门、

镇南门、北门、迎恩门、中和总门。

我小时候,城门与城墙已荡然无存,

只有胜梅桥印象最深,成杨家滩古城的象征,

是境内最大最壮观且保存最完整的三拱石桥,

无论春夏秋冬,桥上木莲都郁郁葱葱。

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

今天依然是两岸居民重要的出行通道。

(锡三堂内侧)

除了胜梅桥,当地最有特色的是湘军故居。

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将领衣锦还乡,

竞相大兴土木,建设华堂,以徽派建筑为主。

首先要讲湘军第一悍将是李续宾。

李续宾称得上是一位天生的将才,

有大将之风,仁厚之德。

不贪钱,不怕死,有担当,

可以打最艰巨的仗,分最差的战利品,

人称常胜将军,几年从一介布衣成为布政使。

明知前方凶多吉少,仍然知难而上,

三河镇一役,李续宾的湘军精锐,

几乎全军覆灭,自己战死,

后残部由李续宜统领。

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建的锡三堂,

就在荷塘镇鼓楼。

(温江井)

离锡山堂不远的田心街有一口井,

叫温江井,终年水温4摄氏度,夏天冰凉,

冬天户外气温低,入水微温,

井上冒出淡淡的气雾,

像温水一样,故称温江井。

外婆家人只喝温江井的水,

专门用一个水罐储水,叫井水,

其他岩石里冒出来的泉水,

用来洗菜洗衣,叫岩水。

与刘家相比,锡三堂规模略小,

保存也不是很好。

某年,一位涟源籍解放军少将探访锡山堂,

看到李续宾故居破败,甚为惋惜!

李家后来也出了不少高级文武大员,

修建了大型族居区,有报本堂、嘉厚堂、

武陵第、青香屋等布局在祖宗祠四周。

(李续宾画像)

当然规模最大的是刘家将的宅院。

从胜梅桥顺着蜿蜒的孙水往下,有老刘家、

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

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等建筑,

建筑精美,气势恢宏。

每座堂屋动则几万平米,几百间房屋,

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天井。

其中佩兰堂在抗战时期,

被改作上海交大唐山工学院的教舍,

后来改建为涟源三中,原有建筑荡然无存。

其他堂屋基本都在,一直有人居住,

虽然年久失修,但旧貌得以保存。

(上海交大唐山工学院在佩兰堂)

在湘中地区,受湘军华堂影响,

清朝老宅比比皆是,

各种宅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我家的老屋大方塘花屋里,

曾经是居住了上百的人口,

几十个天井,上百间房屋。

但是近代社会变化动荡,

老宅院没有得到保存,被拆的七零八落。

(天井)

杨家滩能成为湘军故里,要感谢一位双峰人。

清朝时期,两个落地秀才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一个是天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一个则是湘军之母罗泽南。

罗泽南奠定湘军基础,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当然他也改写了杨家滩的历史。

(罗泽南画像)

洪秀全落榜了,满腔郁闷化为造反动力,

引进吸收创造了一个宗教叫拜上帝教,

中学历史课本上把这事叫太平天国起义,

但是,湘中老人叫太平军叫长毛。

我很小的时候,

老人管乞丐为长毛叫化。

(太平军战士)

罗泽南是曾国藩的好友,

很小才华横溢,考上了秀才。

与左宗棠刘蓉并称为老亮、今亮、小亮。

但是他喜欢看课外书,

经常读经世致用的书籍,

“天文、舆地、律历、兵法及盐、

河、漕诸务,无不探其原委”。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

比如你天天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hl/1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