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前巩膜炎,SSOCT能看到
前巩膜炎性疾病(anteriorscleralinflammation)包括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两者有时难以鉴别,但巩膜炎的视力损害、眼部并发症、眼部疼痛要比表层巩膜炎严重很多。以往眼科医生主要通过主观的判断或者裂隙灯下进行鉴别。但疾病的诊断需要客观指标,因此我们需要更新的诊断手段。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扫频OCT(swept-source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S-OCT)观察了前巩膜炎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眼前节的差异,为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带来了新思路。
回顾性观察性横断面研究:扫频OCT(swept-source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S-OCT)作为新一代的傅里叶域OCT,其分辨率又比谱域(spectral-domain,SD)OCT提高更多,尤其再应用了multipleB-scanaveraging后,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下图,对比了UBM、SD-OCT、SS-OCT,以及应用multipleB-scanaveraging后SS-OCT之间的图像差异)。
下述一系列检查图像均取自一名26岁女性的右眼。
(A)UBM:分辨率低,能看出睫状体和巩膜的结构,但无法分辨结膜、巩膜表层、巩膜;
(B)SD-OCT(RTVue-,Optovue,California,USA):穿透力低,无法检测到巩膜深层及脉络膜,但能粗略分辨结膜、巩膜表层;
(C)前节OCT(Visante,CarlZeiss,Germany):难以分辨出结膜和巩膜外层;
(D)前节SS-OCT(CasiaSS-0):能大致分辨出结膜上皮层、结膜固有层/巩膜表层、巩膜;
(E、F):应用multipleB-scanaveraging后的SS-OCT;(E)multipleB-scanaveraging使SS-OCT图像质量大为提升:可以看到Schlemm管(实线箭头)和巩膜表层小血管(虚线箭头);(F)将图E中方框内图像放大;
(G):将图F进行反相处理,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结膜上皮层、结膜固有层/巩膜表层、巩膜基质的三层结构。
研究人医院在.1-.10间诊断为前巩膜炎性疾病的病例——最终符合标准的共14人,17只眼睛,作为实验组。而对照组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单眼发病患者的对侧眼;另一来源为13名健康年轻人。
由于SS-OCT(multipleB-scanaveraging)的成像效果如此优异,能清晰地分辨出结膜上皮层、结膜固有层/巩膜表层、巩膜基质的三层结构(上图),所以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的各层结构进行了厚度测量,以作为主要的数据指标。
SS-OCT能清晰反映出疾病的特征性改变01
应用multipleB-scanaveraging后的SS-OCT能准确的展现出前巩膜炎性疾病患者的前节状况,包括巩膜表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下图)。
(A):图片来自一名67岁女性,诊断为巩膜炎;
(B)OCT显示结膜固有层,尤其巩膜表层明显水肿(虚线箭头内)。可见明显扩张的结膜血管(圆圈内),呈沙漏状。巩膜基质层内的低反射区表明巩膜内有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三角形);
(C):图片来自一名53岁女性,诊断为表层巩膜炎;
(D):不同于巩膜炎,OCT显示表层巩膜炎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巩膜表层水肿,仅仅可见巩膜表层血管的轻微扩张(三角形),也未见巩膜基质增厚。
02
而且这些病理改变能以数据的形式客观的记录下来(表1)。
表1.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发现,表层巩膜炎的结膜上皮层、结膜固有层/巩膜表层和巩膜基质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巩膜炎的结膜上皮层、结膜固有层/巩膜表层比表层巩膜炎和对照组都明显增厚。同时,三者的巩膜基质层厚度基本无明显差异(下图)。
上图:表显示出了分别为对照组、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三组的各层厚度。
03
经过规范的激素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水肿消退。而这一病理改变也能被SS-OCT敏锐的捕捉到(下图)。
上图:在使用激素治疗前后,OCT能明显地显示出前后的差别。
SS-OCT在眼科前节疾病中的价值在以往的印象中,OCT为眼科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巨大发展,主要体现在眼底疾病上。但实际上,OCT同样能在眼前节发挥巨大作用,比如角膜疾病、屈光相关疾病等。
应用multipleB-scanaveraging后的SS-OCT能够提供比UBM和普通OCT更高品质的图像,并且因此能为眼科医生提供更新、更多、更精确的解剖层次和视角来看待疾病。至少对于前巩膜炎性疾病,SS-OCT在未来或许能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手段。
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