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华西协和眼科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七月末本应是骄阳似火的盛夏,但连日的阵雨却冲淡了酷暑的炎热,迎来了阳光明媚、凉爽宜人的好天气。医院眼科邀请,医院眼科一行16人于7月29日来到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参加“华西·协和眼科高峰论坛”。本次活动旨医院眼科的学术交流,并以学术的名义搭建友谊的桥梁。
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形式是疑难病例分享和讨论,会议分上下两个半场,医院眼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主持。
华西眼科张明教授主持论坛上半场并点评
协和眼科陈有信教授主持上半场并点评
协和睢瑞芳教授首位登台,分享了一例双眼视力下降、被怀疑Leber视神经病变的青少年患者,检查发现双眼眼底结节性病灶,结合患儿及其母亲面部结节样丘疹、头颅MRI显示的脑室结节以及既往癫痫发作史,睢教授考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节样硬化症。予西莫克司治疗后患儿面部表现明显改善,进一步支持证实了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
医院眼科何为民教授的题目为《当白内障遭遇巩膜炎》,报道了两例巩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病因分别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复发性多软骨炎。何教授在风湿免疫科积极控制炎症后对两例患者成功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强调了多科协作的重要性。
协和眼科姜洋主治医生介绍了导师李莹教授诊断的一例LASIK术后发生的罕见的角膜层间积液并导致严重屈光回退的病例,探讨了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完善术前检查必要性,获得了多位点评专家的好评并借此病例鼓励青年医生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医院眼科王琳教授介绍了一例白内障术后发生发热、眶尖综合征的患者,后明确病因为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导致鼻窦炎并蔓延至眼眶,提醒大家对免疫抑制病人应警惕此并发症,必要时行眼眶CT检查。
协和眼科赵潺副主任医师介绍了一例VKH双眼前节炎症复发伴随眼压升高和虹膜血管暴露的病例,该病例在外院误诊为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转至协和眼科之后经积极抗炎并行白内障手术后复明。赵潺医师详细介绍了虹膜血管暴露和虹膜新生血管的鉴别诊断,使大家对虹膜暴露这一少见体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华西眼科刘春玲教授分享一例复发性角巩膜囊肿伴弱视的患者,行单纯囊肿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有较好的外观和视力恢复。
协和眼科刘小伟副教授通过介绍一例难治性结膜炎,浅入深出的引出了以眼闭合后眼睑外翻为特征的FloppySyndrome。并围绕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案、鉴别要点等一一详述。让人感慨结膜炎同样无小事。
医院眼科张颖教授通过分享一例小儿钢化玻璃划伤后继发双眼眶周蜂窝组织炎、脓毒血症的的病例,最终在感染科帮助下化险为夷,提示小小的外伤可引发严重感染,再次强调多科合作解决疑难病症的重要性。
下半场学术活动由华西眼科邓应平教授和协和眼科钟勇教授主持,大家分享的病例如下:
华西眼科邓应平教授主持论坛下半场并点评
协和眼科钟勇教授主持下半场并点评
华西眼科高云霞医师分享了陆方教授的两例RB行诊断性玻切的病例,其中一例患儿合并真菌感染,提示一元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两种罕见病同时并存才是真正的疑难杂症。
协和吴婵副主任医师用FFA、OCT、OCTA等多模式影像技术辅助诊断了一例视神经视网膜炎,后经血清学检查证实该患者是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猫病。吴婵大夫简要介绍了视神经视网膜炎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
四川大学医院的魏红医师分享了一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合并一个半综合征的病例,经手术矫正后,患者眼位明显好转、眼球震颤明显减轻。
协和眼科莫菲医生通过分享一例由李辉教授诊治的“重眼综合征”患者,此类患者表现为高度近视引起的固定性内下斜视。莫菲医生向大家分析了诊断思路、发病机制,并强调应针对发病机制,综合患者病情进行手术设计。
华西眼科唐莉教授分享了关于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囊泡这一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强调针拨滤过泡治疗效果较好。
协和眼科王静怡医生分享了程钢炜教授的一例蓝巩膜晚期青光眼的病例,术中牵拉眼球时巩膜自发破裂,引发听众的阵阵惊呼,最终完成了巩膜自体移植+巩膜破裂修补+睫状体剥离术,病情稍轻的对侧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双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对于患者全身病、术中操作等问题,专家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华西眼科吕仲平医师分享了关于多焦晶体的临床经验,第一例患者植入多焦晶体多年后诉视物模糊,检查见多焦晶体移位,取出更换球面晶体后,视觉质量明显改善。第二例患者角膜高阶像差高,但强烈要求植入多焦晶体,并因此提出医患沟通技巧的讨论。
协和眼科丑玉宇医师娓娓道来的是一例未明确病因却行斜视矫正术的儿童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并从中提炼出了患者年龄未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