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小贴士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国外新冠疫情仍处于高发态势,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时有发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加之冬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常发、多发季,并随着元旦、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多,都将进一步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提高疫情防控意识的同时,也应预防其他流行传染病的预防。
水痘篇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虽然冬春季节是水痘的流行高峰期,但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发病,偶尔也出现于成人及婴儿。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所以水痘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内引起流行。一旦患了水痘,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而且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二、水痘的主要表现
传染上水痘病毒后,一般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1-2天后首先在躯干出现红色的小丘疹,随即形成绿豆大小发亮小水疱,疱的周围有红晕。通常,皮疹最初均发生于躯干,很快会在头部、面部和四肢出现类似皮疹。皮疹还会累及口腔粘膜、眼结膜及肛门粘膜。
水痘一般是自愈性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水痘病毒也可使损伤其他脏器,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并发脑炎者,可有脑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重症水痘可以融合成大泡型或出血性,也可由于血小板减少造成爆发性紫癜,甚至还可以造成心肌炎、肺炎等;水痘还会继发细菌感染,易引起败血症。
三、水痘患者的注意事项
孩子一旦患了水痘,必须在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患儿应卧床休息,室内要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初发的水痘很痒,引起小儿搔痒,所以要剪短孩子的指甲,最好用纱布包裹双手,保持皮肤清洁。
另外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表现,如果出现高热、头痛、厌食、哭闹、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痛、胸痛或疱疹密集、血性水痘等症状,要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及时就医,做出相应的检查。
有些并发症在早期并不一定会出现阳性检查结果,不要盲目的单纯依据检查结果判断,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相应症状做出综合判断,及时做出处理,例如:恶心、呕吐要警惕脑炎的出现,但相应的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检查不一定会出现阳性结果,在及时处理脑炎的同时要补充部分能量、电解质,防止脱水。
作为家长,最忌讳对着所谓“网络知识”或“大众经验”自行判断、处理,这样往往会延误病情,任何疾病的诊治都是综合判断的结果,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不同人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表现,要有专科医生做出综合判断。
麻疹篇
麻疹是一种传染病,为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避免麻疹的发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季为多见,传染性极强,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患者为麻疹的传染源,在疾病的潜伏末期到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传播途径:
麻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经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病毒后可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分泌物而传播。
一、临床症状(一)潜伏期:约10天(7~21天)。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二)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2~4天。主要表现有:发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流涕、喷嚏、咳嗽上呼吸道症状及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2~3天后,口腔颊粘膜周围可见周围有红晕的蓝白色斑点,称柯氏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标志。
(三)出疹期:发热2~5天后可出现特征性皮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为玫瑰色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
(四)恢复期:若无并发症,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进入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随之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二、该怎样预防呢?(一)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二)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晾晒被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四)尽量不要到人口拥挤、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8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如果不得不去,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
(第五中学体卫部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