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以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及足等小关节的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可伴有关节外器官损害如肺间质病变、周围神经损害等,大多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阳性,RA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2)晨僵:晨起关节粘滞感,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是关节炎的一种非特异表现,晨僵的时间反映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3)关节炎典型表现: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以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关节畸形: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如关节肿胀或畸形压迫正中神经可引起腕管综合征,颈椎受累可有颈部疼痛、无力,寰枢关节半脱位,可有脊髓受压表现。
(4)关节外表现:
①高滴度类风湿因子、长期RA活动患者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等);
②心脏受累、呼吸系统受累:可有冠状动脉炎、肺间质病变等;
③肾脏损害: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
④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有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变;
⑤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病贫血,常为轻至中度;
⑥消化系统:大多为糖皮质激素、止痛药副作用所致;
⑦眼:部分患者可有葡萄膜炎、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继发干燥性结膜角膜炎等。
三、类风湿关节炎能否治愈?大部分病友都很关心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否治愈,就目前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愈率大概在千分之一到三左右,大部分是不能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相关治疗,缓解关节肿痛的症状、延缓关节破坏的发展。很多患者都有关节肿痛的症状,治疗后大部分可以完全消肿、止痛。比如治疗前拳头握不起来、手不能拿东西、不能拎重物,治疗后这些症状都会好转。而且经过治疗,患者发生骨关节破坏,出现关节炎症、畸形的时间也会延后。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何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可在发病的3个月内就出现软骨或骨质的破坏。国际公认的治疗窗口期(即治疗的最佳时间)是起病3个月内。大量临床案例证实,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大部分关节侵蚀发生在发病1~2年内,此时如不立即进行恰当的治疗,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受损,从而加大了疾病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一旦出现症状,要尽早诊治。
五、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改善病情慢作用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NSAIDs):有抗炎、止痛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此药物不能抑制RA骨质破坏进展,仅能改善关节肿痛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洛索洛芬、塞来昔布等;
(2)改善病情慢作用药(DMARDs):目前RA治疗一线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等,此类药物起效慢,但可抑制RA骨质破坏;
(3)糖皮质激素:并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首选及必须使用的药物。如下情况可考虑使用:
①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肺间质性病变、虹膜炎等;
②过渡治疗: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使用小剂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
③经正规改善病情慢作用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
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局部关节的炎症。激素使用原则为短期小剂量(强的松≤10mg/d)应用,同时注意护胃及防治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4)生物制剂:目前使用较多的是TNF-α抑制剂及IL-6拮抗剂,这类药物在难治性严重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植物药:如雷公藤多甙片、白芍总苷等。
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锻炼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时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当病情稳定即关节肿痛缓解后,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逐步进行适当功能锻炼。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早期发现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病种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硬化、皮肌炎、骨关节炎、痛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致残率高,但及时正确治疗又多有良好效果。那么哪些情况应当想到风湿病呢?
1、关节肿痛
双手小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肿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远端指间关节、膝关节肿痛并有骨性结节则要考虑骨关节炎,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后)或内外踝部的突发肿痛常提示痛风,腕、肘、肩、膝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症状。
2、腰背痛
清晨或久坐后的腰背痛、发僵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该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其疼痛也可出现在臀部和下肢关节。
3、关节变形
类风湿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纽扣花”样形态和手指向内侧偏斜,骨关节炎常出现远端指间关节的膨大。但关节变形多数已经不是早期症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多可以减轻或者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4、晨僵
指清晨起床后关节、腰背、软组织的粘着感,活动后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可以持续1小时以上,其他疾病的晨僵时间相对较短。
5、发热
多种风湿病的活动期都可以出现发热,以低热多见,风湿热、反应性关节炎常以发热为初始症状之一,成人斯蒂尔病则呈弛张热(高热与低热或无热交替)。
6、皮疹和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面部的蝴蝶疹、也可有下肢的紫癜(出血点),前胸的V形疹和披肩疹见于皮肌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都可出现四肢的皮疹或紫癜。
7、口腔溃疡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伴有外阴溃疡或眼炎则要想到白塞病。
8、日光过敏
晒太阳后总出现皮肤不适甚至皮疹,可以是红斑狼疮的表现,也见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9、口干、眼干
常见于干燥综合征,该病有时伴大量龋齿和牙齿脱落,也可出现唇炎、舌炎和腮腺肿大。
10、雷诺现象
指双手手指遇冷变白变紫,是系统性硬化的常见症状,该病还常伴有表情僵硬、指端的溃疡坏死等。
11、近端肌无力
皮肌炎患者的肌无力表现为蹲下后站起困难、手臂上举困难等。
12、某些体检异常
常规体检中发现的白细胞或红细胞或血小板的降低、尿蛋白或尿潜血、尿酸增高、双臂血压相差过大、脉搏减弱或消失、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都有可能是风湿病的诊断线索。
如有上述症状,医院就诊,及时确诊或排除风湿病,以利于早期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