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免疫性结膜炎
专家约讲
免疫性结膜炎以前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通常结膜暴露在外,易与空气中的致敏原如花粉、尘埃、动物羽毛等接触,也容易被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其蛋白质可致敏),药物的使用也可使结膜组织发生过敏反应。由体液免疫介导的免疫性结膜炎呈速发型,临床上常见的有枯草热、异位性结膜炎和春季角膜炎;由细胞介导的则呈慢性过程,常见的有泡性结膜炎。这里只探讨异位性结膜炎和春季角膜炎。
一、春季角结膜炎
春季角结膜炎又名春季卡它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等。青春期前起病,持续5~10年,多为双眼,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该病在中东和非洲发病率高,温带地区发病率低,寒冷地区则几乎无病例报道。春夏季节发病率高于秋冬两季。
尚不明确,其免疫发病机制是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很难找到特殊的致敏原。通常认为与花粉过敏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近来,发现角结膜炎病人角膜上皮表达细胞粘附分子ICAM-1。泪液中可分离出特异性的IgE、IgG,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升高,血清中组胺酶水平下降。因此发病机理和体液免疫(IgG、IgE)及细胞免疫都有关。春季角结膜炎也见于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的病人。
临床上把春季性角结膜炎分为睑结膜型、角结膜缘型及混合型三种。患者眼部奇痒,粘丝状分泌物,夜间症状加重。可有家族过敏史。
睑结膜型的特点是结膜呈粉红色,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乳头形状不一,扁平外观,包含有毛细血管丛。下睑结膜可出现弥散的小乳头。严重者上睑结膜可有伪膜形成。除非进行冷冻、放疗和手术切除乳头等创伤性操作,一般反复发作后结膜乳头可完全消退,不遗留瘢痕。
根据男性青年好发,季节性反复发作,奇痒;上睑结膜乳头增生呈扁平的铺路石样或角膜缘部胶样结节;显微镜下结膜刮片每高倍视野出现超过2个嗜酸性粒细胞,即可作出诊断。
春季结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短期用药可减轻症状,长期用药则对眼部组织有损害作用。治疗方法的选择需取决于病人的症状和眼表病变严重程度。物理治疗包括冰敷。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移居寒冷地区。
临床用药建议局部用药:轻度者使用人工泪液4~8次/天;中度者可使用收缩血管药物或抗组胺药,如萘甲唑啉,4次/天,注意防止长期用药后血管反弹性扩张;0.1%奥洛他定、或0.1%洛度沙胺、0.2%奈多罗米、0.%酮替芬滴眼,2次/天,有助于止痒;0.5%酮咯酸滴眼,4次/天,减轻症状。重度患者可加用类固醇滴眼液,如0.2%氯替泼诺或0.1%氟米龙,4次/天,持续1~2周。中、重度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非索那汀60mg口服2次/天;盐酸左西替利嗪5mg口服1次/天(以上均为成人用量)。
二、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眼部组织对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专指那些由于接触药物或其他抗原而过敏的结膜炎。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引起速发型的致敏原有花粉、角膜接触镜及其清洗液等;药物一般引起迟发型,如睫状肌麻痹药阿托品和后马托品,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碘苷和三氟胸腺嘧啶核苷,防腐剂硫柳汞和乙二胺四醋酸及缩瞳剂等。
接触致敏物质数分钟后迅速发生的为I型超敏反应,眼部瘙痒、眼睑水肿和肿胀、结膜充血及水肿。极少数的病人可表现为系统性过敏症状。在滴入局部药物后24~72小时才发生的为迟发Ⅳ型超敏反应。表现为眼睑皮肤急性湿疹、皮革样变。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严重者可引起结膜上皮剥脱。下方角膜可见斑点样上皮糜烂。慢性接触性睑结膜炎的后遗症包括色素沉着、皮肤瘢痕、下睑外翻。
根据有较明显过敏原接触史,脱离接触后症状迅速消退;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以诊断。
查找过敏原,I型超敏反应经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停药即可得到缓解。局部点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如0.1%地塞米松)、血管收缩剂(0.1%肾上腺素或1%麻黄素),伴有睑皮肤红肿、丘疹者,可用2~3%硼酸水湿敷。严重者可加用全身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抗组胺药或激素等。
-END-
同息通仁医交流平台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