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宝妈们请注意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气温回升,百花齐放。每年到了季节也是小儿流行病的高发季节。宝妈的育儿知识希望各位宝妈提高警惕,充分重视,有效预防小儿春季流行病。

春季常见小儿流行病

流行性感冒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方法: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在病人集中的门急诊长时间停留,居室每日开窗数次换气,也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症状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预防方法: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玩具的污染经口传染,预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养成正确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习惯。

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

症状表现:腮腺炎以2至15岁的儿童为多。流腮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腮腺部位肿胀,肿胀部位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经过几个小时到几天,肿痛逐渐加重,体温也迅速上升,可达到39℃以上,腮部肿胀在3~4天可达高峰。说话进食可导致疼痛加剧,严重的患者腮腺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有时会导致容貌变形,甚至出现吞咽困难。

预防方法: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对容易感染的人群可注射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预防。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要及时清理,毛巾、餐具等要消毒煮沸,并与其他人分开使用。

红眼病

红眼病”是人们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眼睛发红、结膜充血(或出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俗称。引起本病的常见细菌有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宝宝常有感冒或接触“红眼病”患者的病史。

症状表现:1-3天后急性发病,流泪、灼热感、异物感;有多量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患儿早晨睁不开眼;眼睑红肿、球结膜(即“白眼珠”)充血明显,有的可出现结膜下出血,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引起本病的病毒主要为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其传染性很强,可引起地区性或更大范围的流行。患儿除了有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症状以外,可有高热、咽痛,个别患儿角膜上可出现细点状混浊,耳前淋巴结多有肿大和压痛。也有极少数并发下肢瘫痪。

预防方法: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感染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

??

症状表现:

发热:潜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患儿除了有食欲缺乏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但亦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巩膜炎、口周肿胀及血尿、极少数出现嗜睡、惊厥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度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出疹: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儿早期腭垂可出现红斑,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其他症状: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流涕、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预防方法:6-18月宝宝较小,抵抗力较差,切勿经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各类人群聚集,细菌病毒比较多,孩子免疫力相对较弱这样孩子感染疾病几率变得异常大。

家长在孩子饮食上也要多多的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的东西,在能添加辅食后要多注意辅食选取,孩子饮食规律.营养.丰富才能促使小儿很好的发育成长。身体强健后,抵抗能力增强,这样才会避免急疹发生。

END

如果你觉得有用,别忘了分享给朋友哦

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zz/1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