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封感谢信都是赞扬二航局抢建方舱医院和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disease/a_7805823.html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施工过程中,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压力大等困难,贵局团队不畏艰险、积极作为、迎难而上,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医院,在此,我们深表谢意!”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给二航局发来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近日,二航局先后收到6封感谢信,分别来自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鄂州市临空港经济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院、医院、武汉北湖云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感谢二航局在防疫抗疫期间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体现出央企担当和作为。

2月22日,二航局参与建设的医院正式交验,可提供张床位,相对更加完备的设施,能满足病人多种需求。自疫情发生以来,在中交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二航局党委迅速行动、严密部署,先后紧急支援湖北省18个疫情应急防控项目建设。期间,党员突击队多次深夜支援抗疫一线,通宵达旦,克服了工期紧、施工人员不足、物资材料采购受限及运输困难等诸多难题,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标准,强化现场施工安全和人员防疫安全管理,确保了各项目安全、优质、快速建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央企力量。

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

“全医院马上就要交付了,病人就要进来了,没有搞完的部分今天必须完成。”2月19日18时47分,医院项目经理刘宜全在工作群内发出消息。

“收到!”医生护理站负责人周益军第一时间回复。周益军知道,医院改造正在进行交付前的最后优化,胜利就在眼前!他叫来现场所有施工班组长,对医生和护士工作区的各项细节进行优化,从人员通道设置、标志标牌布设,到广播、电话、办公桌椅等设施的摆放,从空调热水器安装,再到门锁、插座等物件的更换,进行最后的部署,要求大家再检查一遍,确保所有工作滴水不漏。

滴水不漏的前提是争分夺秒和群策群力。进场第一天,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没有货源、没有工人安装这“两座大山”,如何在短时间内调集现场急需的物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才是制胜的关键。

“最难调配的是风机的专用配电箱,没有它,暖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医护人员和患者住进来肯定会挨冻!”一到现场,周益军和同事就遇到了“拦路虎”:风机配电箱跟一般配电箱的标准不同,必须找到专门的厂家,才能生产出适用的配电箱。但是,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厂家都停工了。

最终,周益军和同事打了多个电话,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最终只说动了三家工厂的老板,对方当即组织工人连夜加工生产。周益军说,“工厂满负荷生产,每个班组每天的产量仅1台。我们就安排专人在现场等着接收,货车一到,马上组织专业队伍卸货、安装。”最终,二航局建设者们仅3天时间就安装完现场所需的20多台风机。

专用设备和配件不好调配,常用物品同样不容易。现场设备负责人钟竹平进场时,接到更换医院个房间门锁的任务。他几经波折联系到一家可以保证及时到货的供应商,但却发现对方存货不足,供应商协调厂家调货入场已经是3天以后的事情。

光谷日海医院施工人员最多时达多人,且来自多个协作队伍。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人流动量极大。建设团队充分运用二航局施工管理经验,每天召开一次例会。现场管理人员和各个班组长坐到一块儿,管理人员将工作任务分配到每个班组长,再由班组长分配到每名工人。即使每个班组人员不停变动,现场施工始终有序推进。施工完成后,管理人员每天进行现场检查,核验生产进度和质量。就这样,进度和人员调配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

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光谷日海方舱区内墙上,两条超大幅的标语显得格外醒目。

光谷日海医院由厂房改造而成,分为医护站和病患区。如何在确保空气新鲜的同时,又能对带菌空气进行有效隔离?这是医院建设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

“首先,医护站的建设要做到高密封性,才能有效隔离病毒。”周益军介绍,医护站的建设相对病患区域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有“三高”要求:一是安装精度要求高,二是彩钢板平整度要求高,三是缝隙处理要求高。

“对于缝隙,我们需要经过密封条、玻璃胶等多道封堵工序,对门的四角尤其是针对门底缝隙用木条堵住,木条和门之间又贴了橡胶垫,为了让门能自动关闭,还安装了闭门器装置。”周益军说,“我们在医护站放置了2台正压送风机、3台负压排风机,通过‘正负压’原理,让处于负压状态的病患区的空气无法进入处于正压状态的医护站,对带菌空气实现了有效隔离。”

医院C区病患区共有张床位,如何避免产生气流交叉污染,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二航局建设者充分利用厂房现有条件,因地制宜,通过在厂房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处安装12台风机,让外面新鲜的空气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入舱中,负责医院病患区施工的技术人员延连帅介绍说,“这些装置还能够对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将灰尘阻挡在外,同时,厂房的南面保留了80个百叶窗,面积约平方米,实现了空气的单向流动。”建设团队还购买了台空气净化器,均匀摆放在病患舱内。

处理医疗污水是医院建设中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由于医护站设置了多个淋浴间和卫生间,建设环境又是地面已经硬化的厂房,如果要暗埋管道,必须破坏地面,这无疑会影响工期,经多方讨论研究,项目部考虑将医护站地面进行整体抬高。“我们综合对比了‘钢桁架垫高’和‘碎石垫层加混凝土硬化’两种施工方式,最终选择了后者。”周益军介绍。不过,用钢桁架垫高的优点是建设速度快,但缺点是抬高部位为空心,发生漏水后不宜处理,因此项目部大胆创新施工方式,在地面垫碎石,将下水管埋入碎石中,再进行混凝土硬化,既确保防漏,又不影响施工进度。

“我们在医护区设置了专业排水系统,所有带病毒的废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外排。”负责排查地面排水点的二航局武港院给排水工程师张锦介绍。

把病人当亲人般关爱

医院交付前,现场负责人薛益中和团队成员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处理最后的细节上。他的团队要给C区92个小方舱的床位铺上电热毯,放上一层薄床褥、一层厚床褥,摆放好新羽绒服,最后在床头小桌上放置装好生活用品的收纳箱。

后勤协调负责人卫霄几乎每天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zz/1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