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半数病人有轻微疼痛
巩膜炎症状表现有哪些?巩膜炎是近年来临床的多见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眼睛健康,虽然人们对巩膜炎很陌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患上巩膜炎? 巩膜炎症状表现 根据炎症侵犯巩膜或表层巩膜组织中的部位,症状及预后,一般公认将巩膜炎分为如类型是比较合理的。 (一)表层巩膜炎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是巩膜表层(或浅层)组织的炎症,多位于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线之间赤道前部。有周期发作的病史,愈后不留痕迹。成年男女皆可患病,但女性较多见,多数患者为单眼发病。 表层巩膜炎原因常不明,多见于外原性抗原抗体所致的过敏原性反应,其他全身病如代谢性疾病-痛风。本病多在妇女月经期出现,亦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过敏反应容易发生在前部表层巩膜,这与表层巩膜组织主要是由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所组成,有丰富的血管网及淋巴管,适合多种免疫成分积聚沉着有关。 表层巩膜炎在临床上分为两型: 1.单纯性表层巩膜炎(simple episcleritis):又称一过周期性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 periodica fugax)。 临床症状为病变部位的表层巩膜及其上的球结膜,突发弥漫性充血及水肿,色调火红,充血局限或呈扇形,多数病变局限于某一象限,范围广泛者少见。上巩膜表层血管迂曲扩张,但仍保持为放射状,无深层血管充血的紫色调,亦无局限性结节。 本病有周期性复发,发作突然,发作时间短暂,数天即愈的特点。占半数病人有轻微疼痛,但常为灼热感,刺痛不适。偶见因虹膜括约肌与睫状肌痉挛而致瞳孔缩小与暂时性近视。发作时亦可出现眼睑神经血管反应性水肿。严重者可伴有周期性偏头痛,视力一般无影响。>>中医眼病专家免费在线咨询<< 2.结节性表层巩膜炎(nodular episcleritis)结节性表层巩膜炎以限局性结节为特征的一种表层巩膜炎。常为急性发病,有眼红、疼痛、羞明、流泪、触痛等症状。在角膜缘处表层巩膜上很快出现水肿浸润,形成淡红色到火红色局限性结节。结节由小及大直径数毫米不等。结节上方之球结膜可以随意推动,并有压痛。 淡红色系病灶部位球结膜血管丛充血,火红色则系上巩膜表层血管丛充血。用眼前节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区分。 结节为圆形或椭圆形,多为单发,有时可达豌豆大小。结节位于上巩膜组织内,结节在巩膜上可被推动,表示与深部巩膜无关。巩膜血管丛在结节下部保持正常状态。 病程约2周左右自限,结节由火红色变为粉红色,形态也由圆形或椭圆形变扁平,最后可完全吸收,留下表面带青灰色调的痕迹。此处炎症愈后也可在他处继发,一个结节消退后一个结节又出现,多镒复发可以绵延数月。由于在不同部位多次发作,最后可形成环绕角膜周围巩膜的环形色素环。眼痛以夜间为甚,也有疼痛不显著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轻度角膜炎是表层巩膜炎的唯一并发症。如有羞明、流泪则预示有轻度角膜炎,且以临近结节处的角膜缘部多见。 (二)巩膜炎 巩膜炎(scleritis)或称深层巩膜炎。较表层巩膜炎少见,但发病急,且常伴发角膜及葡萄膜炎,故较表层巩膜炎更为严重,预后不佳。一般表层巩膜炎极少侵犯巩膜组织,巩膜炎则侵犯巩膜本身。巩膜炎多好发于血管穿过巩膜的前部巩膜,而伴于赤道后部的巩膜炎,因不能直接见到及血管少,发病亦少,容易被忽略。巩膜炎依部位可分为前巩膜炎及后巩膜炎。前巩膜炎是巩膜炎中常见的。多发于青年或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双眼可先后或同时发病。 巩膜炎主为内源性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所引起,且多伴有全身胶原病,故属于胶原病范畴,与自身免疫有关。benson(1988)将免疫原性归结为:炎症直接侵犯胶原本身或巩膜基质(氨基葡聚糖)。原发性坏死性前巩膜炎病人对巩膜特异性抗原的耐受性可能有改变,并对巩膜可溶性抗原呈迟发型超敏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现免疫复合物就是对这种理论的支持。但多数巩膜炎却难查到原因。 1.前巩膜炎 ⑴弥漫性前巩膜炎(diffuse anterior scleritis):本病是巩膜炎中最良性的,很少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症状为突发弥漫性充血及巩膜上组织肿胀,而无法查清巩膜的情况,对严重病例结膜可高度水肿,因而需滴1∶1000肾上腺素于结膜囊,以便确认有无深层血管充血及结节。弥漫性比结节性更容易扩散。病变范围可限于一个象限或占据全眼球前部,且多伴发巩膜表层炎。 ⑵结节性前巩膜炎(nodular anterior scleritis):临床症状为自觉眼痛颇为剧烈,且放射到眼眶周围。占半数病人有眼球压痛。炎性结节呈深红色完全不能活动,但与其上面之上巩膜组织分界清楚。表面的血管为结节所顶起。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浸润性结节可以围绕角膜而蔓延相接,形成环形巩膜炎。此时全眼球则呈暗紫色,间有灰白色结节,吸收后留下绀色薄瘢。病程较短者数周或数月,长者可达数年。浸润渐被吸收而不破溃,巩膜变薄呈暗紫色或磁白色。由于不敌眼内高压而形成部分巩膜膨隆或葡萄肿者。上巩膜深层血管丛充血呈紫红色,血管不能移动。表层与深层巩膜外血管网,扭曲失常,在深层血管之间有较大的吻合支,因而显示血管呈串珠样扩张与充盈。如出现羞明、流泪症状,应考虑有合并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其结果常严重损害视力。 ⑶坏死性前巩膜炎(necrotizing anterior scleritis):本病亦称炎症性坏死性巩膜炎,此型临床上虽比较少见,但却最具破坏性,也是全身严重胶原病的先兆。病程迁延缓慢。约半数患者有并发症及视力下降。 临床症状为病变早期表现为限局性炎症浸润,病变区急剧充血,血管迂曲及阻塞。典型表现为局限性片状无血管区。在此无血管区下面或附近巩膜水肿,巩膜浅层血管向前移位(用无赤光线易发现此体征)。病变的发展可限于小范围内,亦可发展成大面积坏死,或从原始病变处周围向眼球两侧发展,最后损及整个眼球前部。病变愈后该处巩膜仍继续变薄,可透见葡萄膜色素呈蓝紫色,除非眼压持续高达4.0kpa(30mmhg),一般不形成葡萄肿。如坏死区域小,新生的胶原纤维可将其修补。如其上方的结膜有破坏则会产生凹陷性瘢痕。眼球压痛约占半数。 报告2例结节性坏死性巩膜炎,巩膜均有进行性坏死性黄色结节,有明显的炎症和剧痛,病变区巩膜菲薄呈蓝紫色。病理切片明显诊断。2例在一般疗法无效后,均进行了病灶切除及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一例好转,一例复发。李应湛(1980)报道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节性坏死性巩膜炎1 例。此例双眼发病,右眼为溃疡期,左眼为结节期。右眼局限性凹陷性溃疡灶及左眼隆起性黄色结节均距角膜缘4mm,病灶周围巩膜紫红色充血,局部拒按。本例经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缓解。 ⑷穿通性巩膜软化(scleromalacia perforans):亦称非炎症性坏死性巩膜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巩膜炎,病情隐蔽,几乎毫无症状,约半数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多关节炎有关。眼病可先于关节炎病。患者多为年逾50岁的女性。病变一眼为双侧性,但其表现程度不一。病程发展缓慢,但也有表现急剧,于数周内导致失明者。 本病很少伴有炎症或疼痛反应。病变的特点为发生在角膜缘与赤道部之间的巩膜上,有黄或灰色斑。在最严重者局部巩膜逐渐呈腐肉样而陷入坏死性改变,坏死组织一经脱落巩膜可完全消失。在残留的巩膜组织中的血管明显减少,从外表看呈白色搪瓷样。约半数患者有一处以上的坏死病灶。由于坏死而造成的巩膜缺损,可被一层可能来源于结膜的很薄结缔组织所覆盖,除非眼压增高,一般不见葡萄肿。无一例有眼部压痛。角膜一部不受影响。 以上是巩膜炎症状表现,我院采用中医治疗巩膜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开展巩膜炎的医疗咨询,指导患者从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用眼等方面自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