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我院卓越奖学金候选人林敬铨特
林敬铨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
临床医学班
他是一名医学生,他坚持希波克拉底誓言,有着卓越医者梦。因此他在医学道路上不懈努力,他选择了考研,希望使他的医术和学术有进一步提高,他梦想有一天能带着他的医学理念和科研视野走出校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获奖情况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
校级优秀团员文明寝室二等奖学金大学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普通话二级乙等
标志性成果
学科竞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
论文发表:公开发表了四篇一级期刊论文。文章《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第一作者)发表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文章《PPARs介导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第一作者)发表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文章《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第二作者)发表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文章《神经烯醇化酶、突触素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在人胚胎心脏组织中的表达》(第三作者)发表在《解剖学报》。
科研立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姜黄素调控PPARγ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1项:“姜黄素激活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主持校级学生重点课题“姜黄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参与绍兴市科技局项目“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专利发表:参与2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实验用的简易抓鼠器》和《一种防咬伤的大鼠挤尿装置》发明
教授推荐词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他初入医学学府的坚定信念,“学海无涯,砥砺前进”是他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寒来暑往,他潜心科研,广泛涉猎国内外相关学科文献,一次又一次的科学实验和知识探求,积淀了他在学术领域的成长足迹;春去秋来,他富于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工服务,一次又一次参与捐款捐物和无偿献血,见证了他的“医者仁心”。林敬铨同学深知“欲求收获,必问耕耘”,始终坚守治学的本真,保持求知的坚韧。作为一名医学生,他不忘初心、执著前行,在医学科学的知识殿堂里辛勤耕耘、不懈追求。-----------柳国庆教授
医学路
科研梦
五年时光今不负
专业徘徊路年9月,他进入绍兴文理学院,从生命科学学院开始了大学起点。是的,高考成绩没能使他如愿进入医学院,进入他向往已久的临床医学专业。那一年他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直到有一天当他了解到学校的转专业政策时,他为之欣喜,那是通向儿时梦想的路啊。然而,在面临抉择的那一刹那,他犹豫了,一边是年少立志成医的初心,一边是大学伊始的挚友和一起工作的团委部门,经过一段时间内心的挣扎,他决心追逐最初的梦想。天道酬勤,他在大一上学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转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寂寞科研路在医学院的生活和生命科学学院截然不同,这里有看不完的医学专业书,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太多,这对于一个典型的理工科男生来说无疑是最无趣乏味的,因此他一直在寻觅是否有其他具有挑战性和研究性的事情值得去投入。此时,刘学红副教授刚申报成功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姜黄素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移植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神经细胞和干细胞无疑是21世纪生命科学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他知道这正是他一直寻觅的事物,于是他找到了刘学红副教授,并用他的诚心打动了刘教授,开始了他的科研之路。
然而刘教授对于科研方面的训练十分严格,必须掌握查阅文献的相关方法,而且一定是SCI外文文献,于是他开始在PUBMED、Springer、Elsevier上疯狂得查阅文献。白天学习专业课,晚上通宵查阅文献。高强度的学习使他的右眼高度充血,患了少见的巩膜炎,反反复复难以治愈。在他坚忍不拔的努力下,原先苦涩难懂的专业外文文献,现在已逐渐驾轻就熟。在刘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潜心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从主持校级学生重点课题“姜黄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到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姜黄素激活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再到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姜黄素调控PPARγ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再到参与绍兴市科技局项目“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他一步一步得把课题做大。他把他所有的心血和时间都花在了他的科研实验中,而他的努力最终汇聚成了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和《解剖学报》上发表的4篇文章。
然而实验过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他和他的团队造了几天的动物模型,曾因术后大鼠抗生素过敏死亡,而使他多天的努力付诸东流。有一次因为实验动物脊髓损伤造模时间过晚,且造模后大鼠还需注射抗生素抗感染,他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操作至凌晨1点,和多只大鼠“共度良宵”。由于实验大鼠的难以抓取,以及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需要人工排尿,他早已记不清多少次被大鼠咬伤而去注射狂犬病疫苗。于是他和刘学红老师共同探讨如何好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共同发明了两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实验用的简易抓鼠器》和《一种防咬伤的大鼠挤尿装置》。
走出校门,走向全国他知道自己只是管中窥豹,他渴望获得更多更新的见解和思路。他深知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是在全国,更是在全世界。他想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年10月,他与指导老师刘学红副教授参加了在第二军医大学举办的第八届第八届生命科学与医学新技术系列讲座,他见到了在学校实验室从未见过的实验技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那时候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考研并且将来出国,亲眼见识和感受最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技术。年6月,他带着他团队的科研课题,参加了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此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大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全国共90多所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等,约余各校选拔的团队参赛。在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刘学红副教授的指导下,他代表我校在与众多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团队的角逐中,凭借其团队课题《姜黄素调控PPARγ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斩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展现了文理学子敏捷的科研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学术作风,这也是我校在该项赛事拿到的第一个一等奖。或许在别人眼里,他在科研方面很优秀,但他自己并不以为然,因为他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知道外面有更优秀更卓越的人才。他明白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为过,因为一定有人比他更努力,而他现在所做的只是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刚刚起步。
ps: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屏更多了解林敬铨同学哦
编辑
徐佳瑶
供稿
院团委
出品
医学院新媒体中心
扫一扫白癜风的防治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