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基质炎

角膜基质炎是指在角膜基质层的非溃疡性和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炎性细胞渗出、浸润,并常有深层血管化形成,角膜上层和浅基质层一般不受影响。虽然本病不如角膜溃疡性炎症多见,但也是损害视力的常见原因。角膜基质炎常见的病因与梅毒螺旋体、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1、一般临床征象:眼部有疼痛、流泪及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和眼睑痉挛。视力轻度到重度下降,睫状充血。2、角膜的病变取决于疾病所处的阶段及持续时间。一般来说,上皮完整,但上皮常处于水肿状态。早期,可有弥漫性的或扇形的、周边程度较低的基质浸润,内皮层伴有或不伴有KP。随着基质层炎症反应的加重,基质层和上皮层变得水肿加重,常呈毛玻璃样外观。前房反应也可加重,患者的症状也加剧。新生血管常侵入基质层内,如果治疗不及时,血管闭塞,角膜永久性瘢痕形成。3、特异性征象1)梅毒性角膜基质炎:可分为三期:A浸润期,B血管新生期,C退行期。活动性梅毒性基质炎第一个显著的征象是轻微的基质层水肿,少量的内皮层KP。严重的疼痛,清亮透明的分泌物及畏光等,预示着炎症浸润的开始。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通常累及双侧角膜,75%以上的病人在1年之内第2只眼开始发病,大约9%的病人有炎性复发。后天性角膜基质炎通常发病较轻,病灶较局限。此外,先天梅毒性角膜基质炎,常同时伴有先天性梅毒其它典型的特征,即Hutchinson齿及重听(或耳聋)连同角膜基质炎,称为Hutchinson三联征。2)结核杆菌很少并发角膜基质炎,然而,不应该排除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这种基质角膜炎趋向于周边部,并且常呈扇形分布及伴有扇形角巩膜炎。不像梅毒性角膜炎,这种角膜炎的炎症影响中基质层,导致角膜细胞坏死,留有较厚的角膜瘢痕。本病中医称“混睛障”。混睛是指黑睛深层呈现一片灰白翳障,混浊不清,漫掩黑睛,障碍视力。本病见于《审视瑶函》、《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为“混睛外障”,《目经大成》称为“气翳”。病程经过缓慢,往往进行数月治疗,方能减轻,但多数仍留有瘢痕而妨碍视力。1、肝经风热黑睛浑浊,胞轮红赤,畏光流泪,头和眼俱痛,舌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源于《内经》,《灵枢.大惑论》的“五轮学说”中,黑睛为风轮,在内脏对应于肝,肝经风热上犯,熏灼黑睛,使之混浊不清,胞轮红赤,畏光流泪。头为清阳之会,眼为清窍之所,风热上忧,所以头和眼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症。治宜祛风清热,方用羌活胜风汤:柴胡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薄荷10克,枳壳15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水煎服。加减:白睛红赤明显加双花10克,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2、肝胆热毒黑睛浑浊,赤脉贯布,胞轮暗赤,刺痛流泪,便秘溺赤,口苦,咽干,舌苔黄,脉数。肝与胆相表里,肝病及胆,肝胆热毒炽盛,上攻黑睛,因热致瘀,黑睛深层浑浊肿胀,胞轮暗赤,刺痛流泪。治宜泻肝解毒。方用银翘解毒汤:金银花30克,公英30克,桑皮20克,花粉20克,黄芩20克,龙胆草15克,大黄10克,蔓荆子15克,枳壳15克,水煎服。3、虚火上炎病情反复发作,疼痛不太明显,胞轮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由于热毒久伏,耗伤阴液,阴津不足,引起虚火上炎,所以症状较轻,津不足,舌质红。若兼见咽燥干咳等,为肺阴不足;若兼头晕耳鸣等,为肝肾阴亏,相火妄动。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生地15克,熟地15克,百合50克,玄参10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麦冬15克,白芍10克,当归20克,甘草5克,水煎服。如果出现心烦耳鸣,口干舌燥,舌红少苔,属阴精耗损,水不制火,用知柏地黄丸或水煎:知母15克,黄柏15克,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3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白茯苓15克。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zz/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