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诊

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ES)又称婴儿玫瑰疹(roseolainfantum,RI),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潜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患儿除了有食欲缺乏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但亦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巩膜炎、口周肿胀及血尿、极少数出现嗜睡、惊厥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度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2.出疹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儿早期腭垂可出现红斑,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其他症状

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流涕、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诊断依据

1.2岁以下的婴幼儿突然高热,无其他系统症状,热退时出现皮疹,应该考虑此病。2.血清抗HHV-6和抗HHV-7抗体的检测确诊的重要方法。

病因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极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儿急疹及发热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见,在免疫抑制病人,两型感染均可见。其他少见的病因有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nm。

HHV是年首次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此后又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治疗治疗方针

本病应着重一般处理,加强护理,主要是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轻型患儿可卧床休息,给予适量水分和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药物治疗

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小量退热剂,哭闹烦躁试用镇静剂;惊厥则及时止惊。退热剂及对症治疗。但对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或者严重的病例,则需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十分肯定的抗病毒药。

预后情况

本病预后良好,严重的并发症很少发生。

饮食护理日常护理

小儿急疹期间,要多多注意让宝宝充分休息,由于此时的宝宝身体比较虚弱。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与外界的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尽量或不带宝宝出门。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并注意房间的空气要保持流通。

饮食调理

如果宝宝还在母乳喂养,那么此时不可断乳,可以在母乳喂养间隔期,给宝宝喂一些水。如果宝宝已经能够吃辅食,那么除了喝果汁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流质的食物。在宝宝出疹期间,爸爸妈妈可以增加宝宝对VC于VB的补充,帮助宝宝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zz/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