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沛ldquo诸胀腹大,皆属于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并非金科玉律
——纳差腹胀腹型肥胖案
广东清远李小姐,自年10月开始,自觉腹胀明显,不思饮食,仅能食饭半碗甚至一口,食后胀满更甚,经期长,前七天色红量较多,其后量少,褐色夹血块,淋漓不断,最长持续三四十天。先后辗转清远、广州、湖北延医诊治,观药方或为消导理气,或为活血化瘀,或为补肾温阳,或为益气健脾。也有用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五苓散、真武汤者。01年11月,月经期间自服三七粉,推出很多大块瘀血,此后月经漏下始愈。然腹部胀满症状无减,体重从55kg增至70kg,遂有放弃治疗之意。
经友人介绍,于年5月14日来诊。刻诊:患者精神尚可,面白肤润,腹胀满如箕,如怀孕四五月,自诉不欲食,口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查体:腹围98cm。腹诊未扪及硬块,肝脾不大,叩诊呈鼓音。双下肢无浮肿。先拟枳术汤3剂,拟行腹部彩超后再议。
二诊(5月17日):彩超报告肝、胆、脾、附件均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拟枳术汤合桂枝加茯苓白术汤,处方如下:
枳实90克 白术30克 泽泻60克 生姜10克桂枝15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5克 茯苓30克4剂
三诊(5月1日):自诉服上药后腹中鸣响,大便溏烂,日次。并诉自起病至今,怕冷畏寒,四肢不温,腰中冷痛重胀,下半身常感如浸冰水之中。即与肾着汤、枳术汤、泽泻汤合方,处方如下:
干姜30克 茯苓30克 白术30克 枳实90克泽泻60克 炙甘草5克 7剂
四诊(5月8日):自诉服药后肠蠕动明显加快,矢气多,大便日~4次,有时排出一堆油亮亮溏便,有时排出黄色黏液烂便。腰痛减轻,腹部较前松软多。仍守上方7剂。
五诊(6月4日)昨日自量体重66kg,腹围90cm,食后仍有胀闷感,口稍渴,询知可以食辣。仍守上方重用干姜更加附子,处方如下:
干姜45克 茯苓30克 白术30克 附子5克枳实90克 泽泻60克 炙甘草5克 7剂
沛按:此例患者腹虽胀满而不坚,舌苔白厚腻,当属“水气”无疑。《素问》“病机十九条”谓“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实不可视为金科玉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本例初用枳术汤合桂枝加苓术汤,重用枳实以利气行水。桂枝加苓术汤源于仲景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关于此方注家有谓实是去芍药,有谓不应去桂枝,各持己见,争议不休。汤本求真《汉方新解》认为不去芍药,也不去桂枝。就此患者而言,余以为颇合。仲景治水之方多用桂枝,大枣留中吾故去之,炙甘草亦用少量。及至5月1日患者才诉腰冷畏寒,方悟此乃肾着汤证也。《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肾着汤以干姜为主,故重用干姜至45克。患者得病两载有余,今半月减重4kg,已见成效,加附子温煦下焦,冀崇其本,以收全功也。
-END-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相关阅读:
《中医十大类方》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
五苓散
《经方发挥》五苓散
五苓散加滑石治疗口渴案
五苓散治汗证案
五苓散加味治痛风案
师徒共论五苓散和桃核承气汤证经方妙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克--续命汤通腑案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
作者/黄仕沛,何莉娜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喜欢黄仕沛前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多多支持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