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双磷酸盐或可诱发湿性年龄相关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的研究明确了遗传、吸烟及肥胖是导致该疾病的几个危险因素。到目前为止,对于长期服用一些处方药是否可以导致AMD的研究是未知的。加拿大Mammo教授等研究了长期口服双磷酸盐可增加新生血管的风险及加速AMD的发生速度,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年5月的AmJOphthalmol杂志。
双磷酸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处方类药物,主要用于预防骨质疏松。它们是导致促炎症反应的复杂分子,这种机制解释了,临床上口服双磷酸盐导致的不良反应。例如,唑来磷酸是钙调节药,静脉注射双磷酸盐,上述两种类别药由于释放白细胞介素,炎症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介质,而出现类似流感样的症状。
在文献报道中,口服和静脉注射双磷酸盐已被证实,能增加眼部炎症,诸如巩膜炎、葡萄膜炎及视神经炎的风险。在AMD的病例对照研究中,C-反应蛋白及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炎症标记物,也可能与AMD的发生有关系。
本项研究分为3个设计方案:比例失调的分析,病例对照分析和自控案例分析。
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数据库中,检索年第四季度到年第二季度相关数据,主要检索使用双磷酸盐后产生了AMD的不良反应,并对上述数据进行比例失调分析。
在比例失调的分析中,AMD患者有例使用过阿伦磷酸钠,20例患者使用过抗骨质疏松药物(伊班磷酸盐),还有14例患者使用过利塞磷酸钠。对于阿伦磷酸钠、伊班膦酸钠及利塞磷酸钠的研究报告的优势比分别为3.82、2.40、2.87;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4~4.96、1.49~3.86、1.58~5.19。
在病例对照分析及自我控制案例分析中,该研究收集了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卫生部的数据,该数据库收集万居民的身体健康的相关信息。数据库中检索出眼科医生诊断为AMD的患者,其中包括年到年期间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研究例患者和例患者的病例对照分析中。规律使用磷酸盐时间在1年、2年、3年的AMD患者,调整其优势比区间的索引日期分别为1.24(1.12~1.38)、1.38(1.22~1.56)及1.59(1.38~1.82)。
在自控案例分析中,有例湿性AMD患者长期服用磷酸盐,持续服用磷酸盐患者发生湿性AMD的发病比率为1.99,95%可信区间为1,41~2.79。研究中没有调查到静脉注射磷酸盐治疗的信息。
AMD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证据显示,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也是导致AMD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增加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及激活异常补体系统水平,可增加AMD发病率,在本研究中,服用双磷酸盐患者与服用其他药物相比,磷酸盐患者发生湿性AMD的发生率要高。
很多研究显示,双磷酸盐可增加眼部炎症的复发,除此之外,通过双磷酸盐在体外的研究也表明了,其可增加炎症介质,也包括增加C-反应蛋白的表达。C-反应蛋白是评价全身炎症的可靠指标。在急性炎症中,C-反应蛋白也存在于视网膜内,促进玻璃膜疣的发展,这些变化也进一步证实炎症在AMD发生中的作用。
该项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口服双磷酸盐可增加湿性AMD的风险,但该研究的数据有限,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结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支持。
内容转载自北京白癜风介绍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