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骨质疏松患者补钙,你真的做对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来源:腾讯医典

抗骨质疏松症(OP)药物主要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普通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RANKL抑制剂等)、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a))及双重作用机制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药物、锶盐类药物等。

补充钙剂和普通维生素D为骨质疏松症(OP)预防和治疗的基础用药,并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但高钙血症及高尿钙症者避免使用钙剂,以避免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普通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需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以防引起高钙血症,而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α-骨化醇、骨化三醇等)致高尿钙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维生素D,特别是联合补充钙剂时,其剂量越大,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越高,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特别是同时补充钙剂者,高钙血症者禁用。

那么,开始抗骨质疏松症(OP)治疗或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血钙升高,如何处理呢?骨质疏松合并高钙血症时,抗骨质疏松症(OP)药物如何使用呢?

来源:soogif.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hl/1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