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治少阳,半夏人参甘草芳,

         更有黄芩大枣姜,清调益气此方彰。

运用小柴胡汤辨证准确重要,方药组成及用量重要,而煎煮方法同样重要。

更年期综合征

奚某,女,50岁。在1年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烦急躁甚于晚上,白天略有好转,月经无定期,量少色暗,不欲饮食,胸胁胀痛,咽干口苦,大便干结,四肢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辨为热入血室证,给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2g,党参15g,大枣12枚,生姜10g,炙甘草10g,枳实10g,白芍10g,朱砂(分次冲服)3g,酸枣仁4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分3服。二诊,诸证略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心烦急躁明显好转。之后,复以前方因病证变化而适当加减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根据心烦急躁甚于晚上,符合张仲景论小柴胡汤主治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再根据咽干口苦辨为热,以此选用小柴胡汤清热调气益正,加枳气行气降气,白芍柔肝缓急,朱砂重镇安神,酸枣仁补血舍魂,养心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胆热证(少阳胆热气郁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细弦或沉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小柴胡汤,既是主治少阳胆热气郁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热入血室证(发热,恶寒,经水适来或适断,少腹急结,经水夹血块,心烦,急躁,胸胁苦满,或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结胸状,如疟状,如见鬼状,舌红,苔黄,脉弦迟)、产后郁冒证(头昏,目眩,胸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硬,头汗出,或手足冷,苔薄,脉弱)、胆郁发黄证(身黄目黄,小便不利而黄,或腹痛,胃脘满闷,口苦,呕吐,胸胁苦满,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的基础方。

病变证机:少阳胆热内郁,气机不利,正气不足,以此而演变为少阳胆热气郁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胸胁苦满,或胁痛,心烦,表情沉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细为用方审证要点。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脂肪肝,胆囊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肝硬化等。

合理运用小柴胡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呼吸疾病等,都必须符合小柴胡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小柴胡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呼吸疾病: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2、心血管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等。

3、泌尿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绞痛,尿毒症,肾盂肾炎等。

4、精神、神经疾病:癫痫,神经官能症,梅尼埃病,神经性休克等。

5、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胶原病等。

6、男科疾病:性功能减弱,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等。

7、妇科疾病: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产褥期精神障碍症等。

8、五官疾病:耳前庭神经元炎,化脓性中耳炎,结膜炎,巩膜炎,过敏性鼻炎等。

9、其他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

清胆热,调气机,益正气。

  具有保肝利胆、抗炎、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精神失常、抗肿瘤、抗自由基、抗溃疡、抗衰老、抗菌及抗病毒、抗氧化、抗惊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解热等作用。

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半夏洗,半升(12g)甘草炙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

随证加减用药:若胸中烦而不呕,胸烦是胆热上攻,不呕是胃气尚能通降,因热上逆而不当甘补,去人参、半夏,加栝楼实,以除胆热涤实;若渴者,是胆热伤津,去半夏辛燥,加人参,以益气生津,栝楼根清热生津;若腹中痛,是肝气犯脾,去黄芩苦寒,以免寒伤中气,加芍药,以泻肝柔肝,和脾络止痛;若胁下痞硬,去大枣之甘壅,加牡蛎,以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之寒凝,加茯苓,以通利水道止悸;若不渴,外有微热,是热未伤津,外有表邪,故去人参之壅补,加桂枝,以解外;若咳者,加干姜,以宣散肺气,加五味子,以收敛肺逆,去人参之补腻,去大枣之滋腻,至于生姜也恐其辛散,故去而不用。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少阳胆气与邪气相争,邪气充斥则寒,正气抗邪,则热,故往来寒热;胆气不利,邪热扰经,则胸胁苦满;胆气不和,不能疏达情志,则默默(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胆热逆胃,胃气不降,则不欲饮食;胆热攻心,则心烦;胆热扰胃而上逆,则喜呕;胆热上溢,则口苦;胆热伤津,则咽干;胆热攻其窍,则目眩;苔薄黄,脉细弦或沉紧均为胆热气郁之征。其治当清胆热,调气机,益正气。

方中柴胡既疏少阳,又清少阳。黄芩清泄少阳胆热,使胆热从内而彻。半夏宣降气机,醒脾和中。生姜宣散郁结,兼制柴胡黄芩苦寒伤胃。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中。

方药配伍特点:辛凉药与苦寒药相配,透热于外泻热于内;辛散药与苦降药相配,辛开苦降调理气机;祛邪药与益正药相配,既祛邪又益正,标本兼顾。

寒痰证,瘀血证,慎用本方。









































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hl/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