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的治疗
巩膜炎是以眼睛红、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以重度眼痛为主要特点的巩膜感染性疾病。巩膜炎并非我们通常说的“红眼病”,它的危害更大,治疗起来也更复杂。如果发生眼睛红、视力下降、眼睛痛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一、巩膜炎的治疗策略
巩膜炎的治疗通常需要采取综合系统性策略。包括:积极地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同时口服药物治疗,包括二氟泼尼酯、泼尼松龙、依碳氯替泼诺,以分别减少局部与口服药物的应用。
口服与局部用药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类固醇激素的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以降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导致的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同时也能降低局部应用类固醇导致的眼内压增高和白内障的风险。
二、感染与非感染性巩膜炎
按照是否为细菌感染所致,巩膜炎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1)非感染性巩膜炎的治疗
需要采用综合用药,包括:系统性NSAID、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同时需要局部治疗与口服用药相结合。另外,非感染性巩膜炎治疗应该个体化,需要考虑到严重程度、药物反应、副作用以及合并疾病。
(2)感染性巩膜炎
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因此需要明确感染病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巩膜炎非常重要,因为激素治疗、免疫抑制疗法在感染性巩膜炎中为禁用药。
三、弥漫性、结节性、坏死性巩膜炎
按照炎症影响部位不同,巩膜炎还可以分为弥漫性、结节性、坏死性巩膜炎。其三者治疗手段稍有不同。
(1)弥漫性巩膜炎与结节性巩膜炎
初始治疗包括NSAID,为了保证疗效,在应用第一个非甾体抗炎药之后,还需要连续应用额外两种NSAID。对于胃肠道疾病高危患者,应该适当采用胃粘膜保护药物,比如奥美拉唑、米索前列醇。
如果NSAID效果不理想或有其他不良反应,可以改为皮质类固醇。
有研究发现眼周或巩膜下注射类固醇作为辅助治疗是有效的。但采用该方法时应当谨慎,尤其是在不能完全排除弓形体病、梅毒感染的时候。
如果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可以作为首选用药,其他可选的免疫抑制剂有麦考酚酯、环磷酰胺、环孢霉素。如果患者合并有血管炎、多发大动脉炎时,环磷酰胺应当作为首选用药。另外,免疫修饰剂也可以作为补充用药,比如英夫利昔、阿达木单抗。
(2)坏死性巩膜炎
坏死性巩膜炎的初始治疗手段是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可以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滴定法,在一个月内逐渐增加激素用量。另外,合并多发大动脉炎的患者,应该首选环磷酰胺。生物反应修饰剂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英夫利昔。
在严重情况下,可以静脉注射环磷酰胺以及皮质类固醇,但在应用的同时,应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采取支持治疗。
非常少见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眼球完整性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一般巩膜移植、角膜移植可以在某些结构、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实施。
本文系MedPeer医生团队原创,转载请先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内容转载自
MedPeer健康了解更多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