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查询丨脊髓蛛网膜炎
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
疾病分类脊柱外科神经内科
症状体征胸腹部束带样疼痛,下肢有无放射性疼痛。两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
疾病病因感冒、发热及脑膜炎等全身感染史,脊柱附近感染病变史,椎管内注射药物史。
诊断检查1.病史询问有无感冒、发热及脑膜炎等全身感染史,脊柱附近感染病变史,有无椎管内注射药物史。了解起病缓急、病程的长短和病程中有无缓解期。胸腹部有无束带样疼痛,下肢有无放射性疼痛。有无两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
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感觉减退或消失区,多无清楚感觉障碍平面,常呈无规则分布,有时出现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存在的感觉分离现象。检查两下肢肌力、肌张力和腱反射及病理反射情况,有无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小便失禁或尿潴留情况。
3.腰椎穿刺奎氏试验多呈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多,蛋白中等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多数正常。
4.椎管造影造影剂在病变部位呈斑点状或片状不规则分布,如有阻塞平面,其边缘亦多不整齐。
5.MRI检查有时可见小的蛛网膜囊肿。
疾病诊断1.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常有感染、发热、椎管内药物注射等病史,或有脊柱疾患如外伤、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病变如肿瘤、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等。
2.病程缓慢进展,症状常有自发缓解或复发加重。后者多与感冒受凉或劳累有关。
3.主要病变常仅累及脊髓某一部分,以胸段、颈段多见。早期常有后根刺激症状,如上肢及胸背部呈放射性疼痛或有束带感,休息后症状减轻,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损症状。少数患者病初即可出现脊髓横贯症状。
4.病变弥散者,除主要病变部位的神经体征外,常有多发性脊髓或神经根损害症状,如横贯水平以下感觉减退区内尚有根性分布的感觉障碍;痉挛性瘫痪部位内有限局性的肌肉萎缩或肌纤维震颤等。可和脊髓肿瘤和横贯性脊髓炎鉴别。
5.脑脊液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横阻现象,细胞数和蛋白可增高。脊髓碘油造影可呈现典型的“烛泪样”表现。
治疗方案1.非手术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包括:①抗生素在疾病开始阶段使用;②碘化钾和烟酸口服,亦可用激素治疗;③局部理疗或碘离子透入;④蛛网膜下腔注氧,每次~20ml,每周1~2次,4~6次为一疗程。
2.手术疗法用于囊肿型。手术切除囊肿,小心剪开粘连带,但不可强行剥离,以免加重症状,同时行椎管减压。
治疗措施1.抗感染治疗。对疑为感染引起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抗病毒制剂或试用抗结核治疗。
2.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mg1次/日,10次为一疗程)或肌注、口服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椎管内注射对防止粘连扩散和促进炎症吸收效果更好。通常用地塞米松,首次为2mg(可逐渐增量至5mg),和脑脊液混合后缓慢注射,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
3.扩散血管改善血运。可用烟酸、妥拉苏林、-2、山莨菪碱注射液或活血化淤中药等。
4.鞘内注射氧气疗法。一次酌情注入10~15ml氧气,自小量开始,每注入5ml气体,即放出等量脑脊液,每5~7天一次。对早期病例可能有助于松解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
5.小剂量放射治疗。对改善血运可能有一定帮助。
版·权·声·明来源: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