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晶教授谈免疫相关角膜病变的手术选择
编者按:
年末,“第五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眼表与泪液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中医药眼保健学术会议”在广州盛大召开。全体大会环节,医院的洪晶教授带来了《免疫相关角膜病变的手术选择》精彩学术讲座,针对不同病因、不同阶段、不同表现的免疫相关角膜病变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展开生动详细的解析,对年轻医师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免疫相关眼表疾病是一类严重的、难治的、致盲率高的一类疾病。患者全身免疫异常,同时伴有眼部病变,抗免疫治疗是临床常规选择的治疗方法,然而当病情无法控制,进展飞快,一旦累积角膜基质,迅速出现溶解、穿孔,手术介入在所难免。常见的眼部免疫相关的眼表疾病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Mooren’s角膜溃疡、风湿/类风湿相关性眼病、类天疱疮、移植物抗宿主病、干燥综合征等。
洪教授谈及这类疾病的特点,疾病的原因是由于全身和局部免疫异常导致的眼表及角膜病变。所有的患者病变发生均始于泪液的异常和角膜上皮的脱落,进而导致角膜基质的溶解;部分免疫性眼表病变进展缓慢,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控制或延缓病情的进展,如干燥综合征、风湿/类风湿相关性眼病;少数急性期患者眼表和角膜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生角膜溶解,治疗刻不容缓,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GVHD等。
一、羊膜移植—病变位于上皮及浅基质层
洪教授提到,对于急性期患者,应先采取保守治疗,清洁眼睑及睑缘、冲洗结膜来清除积累的粘液分泌物,以维持良好的眼表卫生。预防性局部使用抗生素,以避免继发感染。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经常性保持眼表润滑。并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和控制眼表的炎症;局部应用免疫抑制剂减轻局部的免疫反应。上述方法无法奏效时,洪教授建议及时应用羊膜覆盖保护眼表,防止粘连,促进角膜上皮修复。
1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期
病例一:患者3月前因感冒、发烧口服散列通、快克,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后出现双眼红、磨痛,躯干及上肢出现红斑,口腔及外阴出现水泡,外院先后给予静点和口服激素治疗,1月前因双眼角膜上皮持续缺损。
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3
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粗糙、缺损,后弹力层皱褶,左眼重于右眼。
治疗:
双眼羊膜覆盖术
FK
典必殊
玻璃酸钠
左氧氟沙星
采取以上措施,上皮修复后,术后尽早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病例二:骨髓移植术后三年,诊断为眼部GVHD,角膜溶解。
治疗:
羊膜覆盖
他克莫司
氟美童
人工泪液
治疗两个月,角膜逐渐修复
二、板层角膜移植
洪教授表示,对于穿孔的患者,能采用板层或双板层移植的尽量不做穿透角膜移植。其治疗目的:大部分为恢复角膜结构而行的治疗性角膜移植,少部分为恢复视力而行的光学性板层角膜移植。适应症包括急性期患者病变达角膜深基质、后弹力膜、小的穿孔;稳定期患者角膜新生血管化或角膜混浊位于基质层。
在此,洪教授也介绍了一例角膜穿孔患者,采取以下治疗措施,恢复过程如图示。
治疗:
人工泪液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加压包扎
行羊膜移植
板层
2
Steven-Johnson综合征角膜溶解
病例三:
右眼视力HM/眼前
睑缘充血、肥厚,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缺损,中央偏鼻下方角膜穿孔,周围大片白色浸润,前房极浅,穿孔部位前房消失,局部虹膜嵌顿于穿孔处。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治疗上行右眼板层角膜移植+羊膜覆盖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右眼术后一年前节照相,如图示
这是另外一例风湿相关眼病,2/3周角膜周边部病变,部分角膜溶解。
急性GVHD的特点是角膜缘干细胞衰竭,出现角膜白斑。临床上主要采取干眼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LSCT联合LKP。常用药物为:百力特qid,他克莫司bid。
以下是一例GVHD双眼角膜溶解的治疗过程:
三、穿透性角膜移植
大部分病人是在无奈之举的情况下,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方式。其术后并发症多,包括角膜上皮持续缺损、继发感染、继发青光眼、排斥反应发生率高、病毒感染,手术成功率低。
如病例四:角巩膜炎,二次角膜移植术后,周边角膜穿孔,局部葡萄肿。
术后应用强效激素+他克莫司,治疗效果如图示
最后,洪教授小结道,免疫相关的角膜病变是一种难治性眼病,治疗性角膜手术原则为损伤最小的手术解决关键问题。并强调术后抗免疫治疗非常重要,他克莫司是术后最主要药物的选择。
专家简介
医信眼科
坚持精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