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讲方剂王付白虎汤清阳明法
清阳明法
白虎汤(《伤寒杂病论》)
知母六两(18g)石膏碎,一斤(48g)甘草炙,二两(6g)粳米六合(18g)
白虎知膏米甘草,阳明热盛此方好,
身热汗出不恶寒,真热假寒亦能疗。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清泻盛热,生津止渴。
阳明热盛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腹满,身重,或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数或大。
阳明热盛证其基本病理病证,一是邪热侵袭于阳明而盛于内,一是邪热灼津而外斥。因此,治疗阳明热盛证,其配伍焦点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清热生津药:审证机是热在阳明,其治当清泻阳明。如白虎汤中石膏,知母。
2、合理配伍补气药:邪热易伤气,其治当益气。如白虎汤中粳米,甘草。
3、随证加减用药:若心烦者,竹叶,栀子,以清心除烦;若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生地,以生津止渴;若热毒盛者,加连翘,银花,以清热解毒;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泻热理气,等。
1、临证用方从研究药用个性为突破点
知母苦寒,善于清阳明胃热,生津以除烦止渴。
石膏辛甘寒,清泻盛热,既可使里热从内消,又可使邪热从外泄。
粳米、甘草顾护胃气,补中益气而生津,并制约知母、石膏苦寒而不寒凝,更能调和诺药。
2、临证用方从探索药用个性为切入点
根据黄白虎汤方中药用主治的个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据方中用药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性与个体差异性,从而决定认识、研究与应用白虎汤治法不仅可主治阳明热证,还可主治胃火消中证,并对下列所举病种而具有白虎汤主治病理特点者,以法用之,则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1)胃火消中证:口渴而喜饮,多食而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无苔,脉滑或数。
(2)热陷心包证:神志昏厥,手足厥逆,发热,谵语,脘腹灼热,面红,目赤,头痛,呼吸气粗,舌红,苔黄,脉数。
(3)中暑证:即阳明热盛:身热汗出,头昏目眩,口干舌燥,饮水而不解渴,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浮大或洪大。
可以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脑卒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疱疹性口腔炎,顽固性过敏性皮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青光眼,巩膜炎,急性肠胃炎,败血症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徐某,女,44岁,某公司业务经理。主诉:近3个月,胸中灼热而疼痛。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几经中西医治疗,可病证仍在,今经同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胸中灼热而疼痛,饮食时热痛明显,胃脘不适,口渴欲饮水而不解渴,轻微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浮。诊为阳明热盛证,以白虎汤加味:石膏45g,知母18g,粳米18g,炙甘草6g,黄连10g,银花24g,连翘24g,桂枝6g,清半夏12g。7剂,1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胸中灼热而痛明显减轻,口苦痊愈,又以前方7剂。之后,以前方加减变化用药约30余剂,病证悉除。
按: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难治病证之一,临证若能辨证准确,以法论治,则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辨证当抓住阳明热盛,邪热消灼阴津,故见口渴欲饮水而不解渴。方以白虎汤以清泻盛热,生津止渴,加黄连以清热泻火,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半夏降逆和胃,桂枝既能通达气机以散邪,又能制约寒凉太过,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用方临证指要
图书作者:王付
出版公司: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7月
图书简介《用方临证指要》将中医临证潜方用药,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新的观念展现给读者,使读者以新的思路与灵感把《用方临证指要》运用到临床中去。
《用方临证指要》编撰特点是以适应证与代表方为基本点,突出配伍焦点,重视临证访谈,更新方用视点开拓药用研修,追踪医案助读,达到既教人以渔,又授人以鱼的目的。
全书共19章,设用方心法及代表方个。内容安排是:代表方、组成、用法、治法、适应证、配伍焦点、临证访谈、方用视点、药用研修、医案助读等、、全书思路新颖,重在创新,内容翔实,切合理论指导实际,医院校学生学习和中医与中西医临床工作者用活方剂治病的必备用书。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