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夏枯草鱼腥草家庭实用药膳

鱼腥草

别名:菹菜、紫蕺、菹子、臭猪巢、九节莲、折耳根。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具腥臭气;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上部直立,无毛或被疏毛。单叶互生,叶片心脏形,全缘,暗绿色,上面密生腺点,背面带紫色,叶柄长1~3厘米;托叶膜质条形,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长于茎上端,与叶对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状总苞片4;花小而密集,无花被。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种子多数。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用量用法:内服:15~25克,不1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单方验方:①肺热咳嗽,咯痰带血:鱼腥草18克(鲜草36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②黄疸发热:鱼腥草~克。水煎温服。

③咳嗽痰黄:鱼腥草15克,桑白皮、浙贝母各8克,石韦10克。水煎服。

④慢性膀胱炎:鱼腥草60克,猪瘦肉克。水同炖,每日1剂,连服1~2周。

⑤肺炎、支气管炎:鱼腥草、半边莲各30克,甘草20克。水煎服。

药膳方:

鱼腥草猪肚汤

原料●鱼腥草叶60克,猪肚1个。

制法●将鱼腥草叶洗净,置干净的猪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炖2小时。

用法●服汤,每日1剂,连用3剂。

功效●清肺解毒,排脓。

适用●肺病咳嗽、盗汗、肺痈等。

鱼腥草炖猪排骨

原料●鲜鱼腥草克,猪排骨克。

制法●将鱼腥草先煎液,过滤,猪排骨放入煮锅中,再倒入鱼腥草液,开始炖煮,肉熟后加适量盐和味精。

用法●饮汤食肉,分2~3次吃完,每周炖2次吃。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

适用●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痰黄稠等。

鱼腥草绿豆汤

原料●鱼腥草30克,绿豆50克,猪肚克,姜、葱、盐各适量。

制法●鱼腥草洗净,去黄叶、老根;绿豆淘洗干净;猪肚洗净,切片;姜切片,葱切段。把猪肚、绿豆放入炖锅内,加水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加入鱼腥草、姜、葱、盐,再煮10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猪肚50克,随意吃鱼腥草、绿豆,喝汤。

功效●清热解毒,健胃消肿。

适用●中毒性肝炎。

温馨提示: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夏枯草

别名:铁色草、春夏草、棒槌草、羊肠菜、夏枯头、白花草。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地或路旁草丛中。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瘿瘤、乳腺炎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匍匐茎。直立茎方形,高约40厘米,表面暗色,有细柔毛。叶对生,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细疏锯齿,两面均被毛,下面有细点;基部叶有长柄。轮伞花序密集顶生成假穗状花序;花冠紫红色。小坚果4枚,卵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用量用法:内服:9~15克,煎1服;或熬膏服。

①肝虚目痛: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研为末,每次5克,茶汤调下。

②跌打损伤、刀伤:夏枯草适量。捣烂后敷在伤处。③巩膜炎:夏枯草、野菊花各30克。水煎,分2~3次服。

④急性乳腺炎:夏枯草、败酱草各30克,赤芍18克。水煎服,每日2次。

⑤急慢性结膜炎:夏枯草、菊花各18克,栀子15克,蝉蜕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⑥口眼?斜:夏枯草、钩藤各5克,胆南星2.5克,防风15克。水煎,点水酒临

卧时服。

⑦头晕目眩:夏枯草(鲜)克,冰糖25克。开水冲炖,饭后服。

冰糖夏枯草

原料●夏枯草60克,冰糖25克。

制法●将上2味用开水冲炖。

用法●饭后服用。

功效●清肝明目。

适用●头目眩晕。

夏枯草猪肉汤

原料●夏枯草6~10克,猪瘦肉30~60克。

制法●将上2味加水适量,煮至肉熟即可。

用法●喝汤吃肉,每日2次。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适用●肝火上炎、目赤肿痛、高血压头痛、眩晕等。

明目茶

原料●夏枯草、香附子各30克,腊茶适量。

制法●先将前2味捣散备用。

用法●每服5克,腊茶调下,不计时候。

功效●清肝补虚,明目。

适用●肝虚目睛眩痛、冷泪不止、筋脉疼痛,及眼羞明怕日等。

夏枯草粥

原料●夏枯草1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

制法●夏枯草洗净,入砂锅内煎煮,去渣取汁,粳米洗净入药汁中,粥将熟时放入冰糖调味。

用法●每日2次,温热食用。

功效●清肝散结,降血压。

适用●瘰疬、乳痈、头目眩晕、肺结核、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温馨提示:脾胃虚弱者慎用。

人参

别名:地精、黄参、神草。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生境分布: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1米的山地缓坡或斜坡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多为栽培品,习称园参;野生品产量少,习称野山参。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烘干。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叶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米。叶为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萼钟形;花瓣淡黄绿色。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扁圆形,黄白色。

用量用法:3~9克,另煎兑入汤剂服;也可研粉吞服,每次2克,每日2次。

①脱肛:人参芦头20枚,文火焙干研末,分20包,早、晚空腹米饮调服1包。

②心律失常:人参3~5克(或党参15克),麦冬10克。水煎,饮汤食参,每日2剂。

③精少不孕、中气不足:人参、白术、杜仲、补骨脂、枳壳各15克,黄芪克,升麻10克,木香、柴胡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④气虚便秘:人参9克,白术、茯苓各12克,黄芪15克,当归、黄精、柏子仁(冲)、松子仁(冲)各10克,甘草7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人参黄芪粥

原料●人参、白糖各5克,黄芪20克,粳米80克,白术10克。

制法●将人参、黄芪、白术切成薄片,清水浸泡40分钟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开,再用小火慢煮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次加水煮开后取汁,合并2次药汁,早、晚分别用作煮粳米粥。

用法●加白糖趁热食用。5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正气,疗虚损,抗衰老。

适用●五脏虚衰、久病体弱、气短自汗、脾虚泄泻、食欲缺乏、气虚水肿等。

人参莲肉汤

原料●白人参(糖参)10克,莲实(去皮去心)10枚,冰糖30克。

制法●将白人参、莲实放入碗内,加清水适量,泡发后,再加冰糖;将盛人参、莲实的碗放入锅内隔水蒸1小时即成。

用法●人参可连续应用3次,次日再加莲实、冰糖如上述制法蒸制,服用,第3次可连同人参一起吃完。

功效●补气益脾。

适用●中老年人病后体虚、气弱、脾虚、食少、疲倦、自汗、泄泻等。

人参益肺酒

原料●人参20克,白酒、黄酒各毫升。

制作●将人参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放入洁净的瓶里,倒入白酒和黄酒,加盖密封,浸泡10日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饮15毫升,每日1~2次。

功效●益肺阴,生津液,清虚火

适用●咽干口渴、肺虚久咳、虚热疲倦者。

参苓粥

原料●人参50克,茯苓25克,粳米克,生姜10克。

制法●将人参、茯苓、生姜用水0毫升煎至毫升,去滓下米煮作粥。快熟时下鸡子白1枚及盐少许,搅匀即可。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

适用●伤寒、胃气不和、全不思食、日渐虚羸等。

温馨提示: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萝卜。服人参时不宜喝茶、食萝卜,以免影响药力。

(本段文字节选自《名贵中草药原色图鉴》,想看到完整文字,请点阅读原文)

每天与你共读好书

长按并识别下图即可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中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cs/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