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份关于痛风的总结等待验收
“这次体检尿酸高!你一定是痛风了,以后你就不能吃好吃的了。”
“尿酸高就高呗,反正秋水仙碱备着就肯定不会痛风。。”
“尿酸都降下来了还让我吃药,这医生一定是想坑我的钱。”
。。。。。。
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你真的了解吗?
血尿酸高到一定程度,会痛风哦
血尿酸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
>μmol/L(7.0mg/dl)
*绝经前女性
>μmol/L(6.0mg/dl)
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超标到一定程度,
血液开始析出尿酸晶体,
累积在关节里,
高尿酸血症就正式演变为痛风啦。
无症状期
析出的尿酸盐结晶就乖乖地窝在关节里不作妖。
患者表现为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病人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但随年龄增长,痛风的患病率增加,且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急性关节炎期
患者经历了小磕小碰啊、胡吃海喝啊、感冒发烧啊等随便一件这种小事,也有可能导致部分尿酸盐结晶小祖宗们跑出来作天作地然后引来了白细胞的调教。就是吧,这白细胞也挺暴力执法,不仅那些没跑出来的乖宝宝无法幸免,连关节处的细胞友军们也被误伤了,就这样,痛风发作了。
患者表现为,痛,撕心裂肺的痛,想了结自己来一场痛快的痛。
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发作得多了,关节内部被白细胞啃得坑坑洼洼,渐渐地关节的活动能力减退变得不灵活。而同时,乖乖窝在关节里的尿酸盐结晶虽然没有脱落作妖,可是关节本身也不乐意呀,关节附近的组织纤维开始增生,融合并包裹成结节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吧,不仅丑,加重了活动不灵活,数量一多,还可造成关节的骨质破坏、加重周围组织纤维化等。
患者表现为关节肿痛、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
肾脏、眼部病变
尿酸性肾石病:10~25%的痛风患者肾脏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但当结石引起梗阻时也能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一旦发生感染,结石的增长与肾实质的损害也可被加速。
眼部病变:肥胖痛风患者常反复发生睑缘炎,在眼睑皮下组织中发生痛风石。有的逐渐长大、破溃形成溃疡而使白色尿酸盐想外排出。部分鹿可出现反复发作性结膜炎、角膜炎与巩膜炎。
明确诊断,处理症状,预防发作
诊断
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如出现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高尿酸血症应考虑痛风;
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活检证实为尿酸盐结晶可作出诊断;
急性关节炎期诊断有困难者,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有诊断意义。
一般治疗
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
控制饮食
控制总热量,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
每天饮水ml以上
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利尿药
如噻嗪类。
严密监测血尿酸水平
尤其是放疗或化疗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水平
排尿酸药
常用药物
1、苯溴马隆:25~mg/d
2、丙磺舒:初始剂量0.25g,每日2次;两周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2g/d
注意事项
1、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当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
2、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盐>3.57mmol时不宜使用;
3、用药期间多饮水,并服碳酸氢钠3~6g/d;
4、剂量从小递增。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常用药物
别嘌醇:每次mg,每日2~4次,最大剂量mg/d;待血尿酸降低至μmol/L以下,可减量至最小剂量或别嘌醇缓释片mg/d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碱性药物
常用药物
碳酸氢钠:成人口服3~6g/d
注意事项
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且因钠负荷过高引起水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绝对卧床,抬高患肢,避免负重,
越早用药疗效越好。
秋水仙碱
口服,初始剂量1mg,随后0.5mg/h或1mg/2h,直至症状缓解,最大剂量6~8mg/d
症状缓解后调整为0.5mg,每天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和水样腹泻,如出现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若达最大剂量而症状依然不得改善应及时停药。
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药物
1、吲哚美辛:初始剂量75~mg,随后每次50mg,6~8小时1次
2、双氯芬酸:每次口服50mg,每天2~3次
3、布洛芬:每次0.3~0.6g,每天2次
4、罗非昔布:25mg/d,症状缓解后应减量,5~7天后停用。
注意事项
1、禁忌症: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2、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非甾体抗炎药,否则会加重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起始剂量0.5~1mg/(kg·d),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
2、ACTH短程治疗:ACTH50U溶于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滴。
注意事项
1、不能使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或药物无效时才使用糖皮质激素。
2、虽起效快、缓解率高,但停药后易出现症状反跳。
发作间歇期与慢性期的处理
绝对维持血尿酸正常水平
药物治疗
降尿酸药物:应在急性发作缓解2周后开始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血尿酸的目标水平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
非甾体抗炎药: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2~4周,以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手术治疗
较大痛风石或经皮溃破者可手术剔除,残秽手术也可进行矫形手术。
常见误区,为你辟谣
“急性发作期过后就不需要治疗了”
一些病人发作的时候痛得要死要活,但是痛过后却认为不痛就是好了,或者担心吃药有副作用而拒绝继续治疗,或者只采取严格控制饮食的措施。但其实在慢性期也照旧根据自身情况长期服用降尿酸药来预防痛风发作,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有用但也有限。
“血尿酸达标后就能立即停药”
只有血尿酸轻度增高者可以单依靠减轻体重、调整食谱、多饮水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降低血酸,但血尿酸显著增高甚至痛风发作过得患者,还是血药长期联合药物降低尿酸,甚至可能需要终生服药。
“秋水仙碱能救命是个好东西,贪吃了以后来一点肯定能预防发作”
部分患者尤其是老人家觉得急性发作期能缓解症状的药物一定能达到先吃药后起效的作用而不注意降尿酸,甚至在贪吃、贪杯后预先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期望能预防发作。
但是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不能减少关节腔内的尿酸盐沉积,且长期使用秋水仙碱会带来神经肌肉毒性,而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则增高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大豆嘌呤高,豆制品不能吃”;
“蔬果嘌呤低,随便吃”
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因为经过了稀释,嘌呤含量已大大降低。研究显示豆制品的摄入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痛风病人的饮食中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同时用见过、豆制品、橄榄油等替代饱和脂肪含量多的红肉及其制品。
蔬果中嘌呤含量虽低,但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多吃容易导致肥胖,对痛风的预防及治疗无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水果的摄入量为每天~g;而部分蔬菜,如菠菜,嘌呤含量不低,痛风患者建议少摄入该类蔬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