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谎言,就是让孩子ldquo

作者|周周cy

来源

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01家里孩子,今年上初二。初二上学期期末考,孩子成绩一落千丈,只有语文及格。我很奇怪,为什么孩子平时总说“会”,但是到考试什么也不会。不久前,有个亲戚过来,在家里聊天。亲戚说,自己家里孩子每天都要写到晚上十点多,学习压力很大。因为两个孩子同龄,我心里还在想:难道是自家孩子聪明,怎么八点多钟就写完了。结果期中考试漏出真相了,于是我就开始找原因。偶然间翻出被孩子偷偷藏的手机,终于在我反复追问下承认半夜打游戏,就这样一直混了半个学期。有人说:“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家长,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对孩子的教育是分阶段的,成年前的孩子需要父母监督。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很多事不懂,更无法为自己的未来,有个清楚规划,他们想法里更多的是,最直接的欲望,贪玩儿,不爱学习。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对他们严加管教,孩子的“童年贫瘠”谁来负责,教育的最大谎言,就是让孩子“自我管理”。02今天不管孩子,日后孩子会怨父母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有这样一句对话:妈妈说:“你小时候,我给你报了辅导班,想让你学,你不学啊!”刘星说:“哎呀,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了啊,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儿,难道您也不懂事儿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从小教育我。刘星一套话下来,听的妈妈目瞪口呆。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因为明白一些生活的真相,所以更加明白努力的意义。但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很难做到,在工作学习中永不懈怠。更何况是孩子呢?他们年龄小,很多事情是真的不明白。他们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不明白努力的意义,所以更多的时候,孩子们是驱乐避苦的。对他们来说枯燥的学习就是不快乐的,打游戏就是快乐的。在我拿到孩子期中成绩后,我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孩子说:“我自己管不住自己,那你为什么不看着我,为什么不把手机藏起来,别让我找到。”作为家长,谁也不希望孩子长大的那天,怪我们当初没能管住他们。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孩子以后走入成人的世界,学习是贯穿一辈子的事情。学习的科目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学习的初期都是晦涩的,让人觉得难以坚持的。而实际上,在每个人在破茧成蝶之前,就只是个蛹,必须先熬过初期成长的艰难过程。孩子意志力弱一些,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TA们更容易放弃。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家人的监督,孩子很难把学习坚持下来。不想写作业,就把作业全部蒙上答案。长此以往,孩子所有的学习,不过是浅尝辄止,TA们永远不会体会到,把知识熟练掌握之后,灵活运用的快乐。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遇事浅尝辄止,不深入了解的学习习惯,会给孩子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负面影响。03严格要求,不等于责骂,打压孩子热播电视剧《安家》中。有一个叫做苏天培的孩子。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追在他的身后,边走边指责,又做错了题目的他。苏天培的妈妈气急败坏的说:“你上课到底在做什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老师告诉我,你这次又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只要一谈学习,你跟我就是仇人对吧!”苏天培丝毫不理妈妈,只是自己一门心思,冷着脸的往前走。终于,不等妈妈再继续说啥,他脱下书包,用力的把书包摔在妈妈面前,一句话没说,转身跑掉了,只剩妈妈在他后面疯狂追赶。我们总是有种奇怪的想法,对孩子说最伤人的话,却希望他们成为自信勇敢的人。无独有偶。我有个朋友,经常会对她的孩子说:“别上了,捡破烂去吧。你的人生没意义,没前途。你就不知道磕碜吗?考这么点,没志气。”孩子急眼了,听不下去了就会说:“我就是笨,我也没办法,我不学了!”孩子其实心里很明白,妈妈在说什么。他只是在自我保护,因为他心理已经很受伤了。妈妈说的每一句话,就像钢针扎在孩子心头,长久下去,就算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出问题。其实,父母激励孩子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孩子的自我憎恨。因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应该做到这些事情,但现实却是孩子没有做到这些事情。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按,孩子渐渐学会,不断的指责自己,要求自己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我们作为父母,由于对“暴力”缺乏了解。在我们的想法里,暴力代表着“鞭挞”“殴打”。而现在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体罚的危害,于是在这方面都有所注意。所以当我们指责孩子的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暴力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父母不去动手,也就不觉得自己是暴力的。虽然暴力行为能够体现在身体上,看起来更加明显,但是“隐秘的精神暴力”带给孩子的伤害却更加严重。04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但是如何起作用,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对家长来说非常重要。1、理解和爱,比说教更有用前两天,明星孙俪发微博说,自己儿子等等最近心情非常不好。于是她找到专业的人士,和他们一起与等等聊天做活动。最后他们发现等等情绪不高,是因为等等发现自己,常常被一些大人拿来作比较。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孙俪夫妻鼓励孩子:“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不需要和别人去比较,只和自己的过去比。” 自从那次聊天之后,等等的整个情绪都变了,笑容多了,胃口更好了。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我在美国学校学习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的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我深以为然。父母常把孩子想让父母,看见自己内心需要的行为,看做孩子“玻璃心”。   殊不知,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个被父母“看见”的孩子,往往在面对困难时更加的有力量,所以我们不但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nf.com/wacs/13007.html